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与个体农民的成长相并行,许多手工业奴求也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
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以粟易械器,以其械器易粟”的比以前更多。当时各国统治者所居住的都城,以及位于交通枢纽的货物集散之处,都形成了繁荣程度不等的城市。在城市里,商品交换有固定的场所,叫“市”。市的四周有“市门”,设官管理。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过午则渐散,至夕而罢。中国历史悠久的名产丝织品,在春秋战国时已先后见于波斯、希腊和印度的市场上。这是经西北民族(如匈奴)之手辗转贩运出去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两宋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与个体农民的成长相并行,许多手工业奴求也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
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以粟易械器,以其械器易粟”的比以前更多。当时各国统治者所居住的都城,以及位于交通枢纽的货物集散之处,都形成了繁荣程度不等的城市。在城市里,商品交换有固定的场所,叫“市”。市的四周有“市门”,设官管理。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过午则渐散,至夕而罢。中国历史悠久的名产丝织品,在春秋战国时已先后见于波斯、希腊和印度的市场上。这是经西北民族(如匈奴)之手辗转贩运出去的。
——摘编自任继愈主编《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二:两宋时期,在城市和交通枢纽地段,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如北宋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署,白昼通夜”经营。据统计,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多个。南宋时,与这些国家的商业交往更频繁。据陈正祥在《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指出,从宋代的城市分布图看,南方的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很明显地超过了北方。——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两宋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对外开放40年,既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40年,也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40年。在这40年里,开放成为了推动和深化改革、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开放带来了中国改革发展缺少的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倒逼机制”。开放的内容不断扩展丰富。开放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国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之间更大的开放。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意义。
材料一:

材料二:对外开放40年,既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40年,也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40年。在这40年里,开放成为了推动和深化改革、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开放带来了中国改革发展缺少的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倒逼机制”。开放的内容不断扩展丰富。开放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国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之间更大的开放。
——摘编自杨雪冬《对外开放40年的成就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贸易衰落……1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继意大利诸城邦后……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工厂”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贸易衰落……1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继意大利诸城邦后……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由于“航海条例”的取消,运输费降低,从而降低了英国工业品的价格,增强了其竞争能力。英国的机床、机车等重工业产品也越来越畅销,从1845年到1870年的25年中,英国机器输出量增加了一倍。1870年英国的贸易总额竟达到近五亿五千万英镑。当时英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上占居首位,成千上万的英国轮船,满载着英国工业品飘洋过海,远销其殖民地和落后国家,从那里攫取了大量的原料和粮食运回本国。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摘编自李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
材料三: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工业规模的逐步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工厂”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
2.单选题- (共17题)
4.
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面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表明
A.美、日、欧同盟面临解体 |
B.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
C.贸易保护阻碍世界经济发展 |
D.世界经济秩序迫切需要进一步调整 |
6.
1875年,宜昌开埠,开启川渝地区大量进口洋布时代。洋布大量输入,不但未能促进川渝织布业发展,反而使基础较好的本地织布业备受打击。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当时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B.洋布完全垄断了市场 |
C.棉纺织业开始衰落 |
D.沦为西方原料产地 |
7.
下列为1895年至1900年间,中国新设工矿企业统计表。这说明中国
共计 | 其中 | |||
122家 | 商办 | 官办、官督商办 | ||
厂数 | 占资本总额 | 厂数 | 占资本总额 | |
107家 | 83.3% | 15家 | 16.7% |
A.近代企业资本雄厚 |
B.工业形成完整体系 |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D.列强加速资本输出 |
8.
19世纪6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和部分商人开始创办近代中文报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境内绝大部分报纸已为中国人所办。这一变化说明
A.外报在中国生存的艰难 |
B.中文报刊内容日趋丰富 |
C.政府舆论控制能力削弱 |
D.民族报刊业的迅速发展 |
9.
1960年,法国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70年代初,政府向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这些举措利于
A.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
B.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 |
C.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
D.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 |
12.
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
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
C.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显现 |
D.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
13.
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一做法
A.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 |
B.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 |
C.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 |
D.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 |
14.
1876年,爱迪生在门洛帕克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也就是“爱迪生发明工厂”。招聘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他的实验室所产生的发明是世界上最多的。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 |
B.电力技术改变了人类 |
C.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 |
D.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
15.
下图是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图,这说明奴隶贸易


A.造成了亚非拉美经济的落后 |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
C.导致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 |
D.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
16.
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
C.殖民战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 |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
17.
1903年,有英国企业家宣称:最初,自己单独经营一家企业,后来有了几个合作者。当实业超过了合作者所提供的资本,于是,就组织了股份公司。现在,又需要把若干股份公司集合成为我们所谓的一种联合。这说明“联合”
A.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
B.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
C.推动了自由主义的发展 |
D.标志着世界市场的扩大 |
18.
这一时期,电力、电器、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里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传统工业逐渐退出社会 |
B.轻纺工业日趋减少生产 |
C.重化工业日益占据主导 |
D.工业发展渐趋依赖科技 |
19.
下面是民国初年我国经济法规类目统计表。这一情况表明民国初年
经济法规类别 | 条数 |
工商矿业类 | 21 |
农林牧渔业 | 14 |
交通运输类 | 6 |
银行金融类 | 7 |
标准器物类 | 5 |
特别税则类 | 11 |
经济社团类 | 12 |
A.工商业发展最快 |
B.金融业不受重视 |
C.交通发展速度较慢 |
D.政府重视发展经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