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扩展,使列国的生产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春秋中后期牛耕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开始使用铁犁,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牛耕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成为可能,这就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男耕女织的综合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手织布包括农村土布和改良土布,机制布包括进口机制布和国内机制布)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进口机制布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扩展,使列国的生产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春秋中后期牛耕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开始使用铁犁,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牛耕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成为可能,这就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男耕女织的综合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
材料二:全国棉布应有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时间项目 | 1860.年 | 1894年 | 1913年 |
手织布所占比重 | 96.82 | 85.85 | 65.17 |
其中:农村土布 | 96.82 | 85.85 | 63.89 |
机制布所占比重 | 3.18 | 14.15 | 34.83 |
其中:进口机制布 | 3.18 | 13.36 | 32.57 |
(注:手织布包括农村土布和改良土布,机制布包括进口机制布和国内机制布)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进口机制布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四川等地的农民自发地进行联产承包,触及了“禁区”,引起“两个凡是”派的激烈反对。邓小平坚定而明确地指出“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罪过。”在邓X平的大力支持下,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对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他称之为“伟大的创造”,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1980年、中国深圳、珠海等地设经济特区;中国恢复了在IMF和世界银行及其所属机构的席位;
1981年,中国开始向世界银行借款并逐步合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
1984年,中国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6年,中国正式向关贸总协定(GAJT)提交“复关”申请;
1990年,中国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岀其影响。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四川等地的农民自发地进行联产承包,触及了“禁区”,引起“两个凡是”派的激烈反对。邓小平坚定而明确地指出“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罪过。”在邓X平的大力支持下,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对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他称之为“伟大的创造”,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刘剑华《邓小平理论与农村改革实践》
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部分)1980年、中国深圳、珠海等地设经济特区;中国恢复了在IMF和世界银行及其所属机构的席位;
1981年,中国开始向世界银行借款并逐步合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
1984年,中国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6年,中国正式向关贸总协定(GAJT)提交“复关”申请;
1990年,中国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岀其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项任务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实施的历史意义。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一: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项任务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
——罗斯福总统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二: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新经济政策以前时期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B.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1)材料一中“当前的危机”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实施的历史意义。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全球阶段的来临。因此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人们的视野变了,真正的地球的形状首次被绘制,人类种族,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开始了,不过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美洲,一方面是欧洲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织品,另一方面欧洲仍然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的实质和引发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的因素。
材料一: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全球阶段的来临。因此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人们的视野变了,真正的地球的形状首次被绘制,人类种族,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开始了,不过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美洲,一方面是欧洲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织品,另一方面欧洲仍然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丫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摘编自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地理大发现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的实质和引发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的因素。
2.单选题- (共20题)
5.
1986年冲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经过长期的艰苦谈判,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弊大于利,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压力 |
B.利大于弊,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
C.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
D.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
6.
201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连续三年受到观众喜爱。这表明电视具有
A.传承文化知识的功能 |
B.改变生活方式的功能 |
C.娱乐大众的社会功能 |
D.强烈的艺术鉴赏功能 |
7.
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100吨。在直通印度的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000吨。材料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 |
B.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
C.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 |
D.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 |
8.
“尽管这是(17世纪末)全球贸易体系中最邪恶、最不人道的贸易模式,但却是刚刚诞生的全球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材料主要说明
A.英国海盗式贸易影响了全球市场形成 |
B.荷兰商业贸易对全球市场形成的推动 |
C.东西方贸易发展促成了全球市场形成 |
D.奴隶贸易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形成 |
9.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宜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从生产组织形式创新角度看,使英国“变得越来越富”的原因是
A.蒸汽机的改良和运用 |
B.手工工场的建立 |
C.垄断组织的出现 |
D.工厂制度的建立 |
10.
马丁在《美国史》中写道,罗斯福新政时期,为防止盲目竞争,生产过剩,“企业界、劳工组织和政府的代表将确立一些公平行事的准则,依法确定各行业的价格、生产水平、最低工资和最长工作时间”。这表明了美国政府
A.希望企业主扩大生产规模 |
B.允许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
C.鼓励美国民众勤俭节约 |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11.
下表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英国 | 德国 |
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 1850〜1870年 | 3.12 | 2.7 |
1870〜1900年 | 1.6 | 4.8 | |
工业产量世界占比(%) | 1870年 | 31.8 | 13.2 |
1914年 | 14 | 14.3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
B.殖民扩张 |
C.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三轮汽车 |
D.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 |
12.
1956~1964年,苏联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为年均10.3%,超过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美国的两倍。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进入历史上综合国力最强盛的时期。这些现象
A.完全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
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
C.说明美国深陷经济危机难以自拔 |
D.是美苏争霸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
13.
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相当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付给的价格却低于生产成本。这一规定说明
A.余粮征集制的实施破坏了农业发展 |
B.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加大了农业投入 |
C.工业化建设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
D.农业集体化运动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
14.
英国一家杂志说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这说明
A.英国反对总统制共和制 |
B.英国非常担心美国对欧洲的全方位渗透 |
C.英国反对欧元的问世 |
D.欧盟的深化和扩大存在诸多分歧和矛盾 |
15.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缩小指令性计划,改革经营方式,使企业更多地与市场直接联系;实行价格、工资改革等等。其目的是
A.克服企业管理混乱 |
B.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
C.积极发展国有企业 |
D.废止计划经济体制 |
17.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
C.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企业的大力支持 |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18.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据此,他提出
A.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后,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具体包括:掀起私有化浪潮、控制货币供给、削减福利开支等。这些政策
A.彻底恢复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传统 |
B.体现了“混合经济”特征 |
C.推动战后英国发展“黄金时期”到来 |
D.促成“新经济”出现 |
20.
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建设和资源保护,该法案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稳定社会秩序 |
B.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 |
C.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
D.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 |
21.
匣钵技术的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研究者劳法盛早已指出: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
B.中国古代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
D.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 |
22.
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D.导致了农耕经济的瓦解 |
23.
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严格限制和打击荷兰的海上运输行业,但是1654年荷兰与英国订立《威斯敏斯特和约》,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荷兰承认《航海条例》可以表明英国
A.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
B.海上贸易优势地位得以确立 |
C.世界工厂地位得以最终确立; |
D.开始倡导国际贸易自由化政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