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一直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美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具体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新经济”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你认为支撑该观点的依据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经济发展对中国有何启示。
材料一 美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美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一次长达111个月的超长经济增长,这次始于1991年3月结束于2000年5月的增长被称为新经济。这轮增长除了具有“一高两低”,即高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的特征外,还有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息产业正在逐步变成美国的主导产业并促成了美国“新经济”现象的出现。——罗爱湘《美国“新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分析》
材料三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实际上是向全世界推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市场经济化”、“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三大潮流。美国是这些潮流的倡导者。——马少茹《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社会发展》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美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具体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新经济”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你认为支撑该观点的依据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经济发展对中国有何启示。
2.单选题- (共11题)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上看。
A.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
B.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
C.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
D.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 |
3.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之对应最具代表性的是
A.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 |
B.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 |
C.工场…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 |
D.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 |
4.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个人自由的发展 |
B.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缺少经济上的自由竞争 |
C.自由放任政策是工业革命的要求 |
D.工业化就是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
5.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6.
《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
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
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
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
7.
黄道婆之前,闽广棉花已引入乌泥泾种植。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优良棉种的引人种植 |
B.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
C.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 |
D.乌泥泾人的勤劳创造 |
8.
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
B.官营手工业 |
C.工场手工业 |
D.家庭手工业 |
9.
明嘉靖年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按亩征银;清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征地丁银。这些改革
A.加速了新经济因素萌芽 |
B.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 |
C.加剧明清后期政局混乱 |
D.减轻了民众赋役负担 |
10.
据统计,近代中国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出现在1936年。此后的13年(至1949年)中,中国的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都呈下降趋势,为近代百年经济史中最严重的衰退阶段。导致这一衰退现象的首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
B.帝国主义掠夺和长期战争的破坏 |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政策损害了经济发展 |
D.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和压榨 |
11.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