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60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8/2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并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中叶……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简答题(共1题)

2.
   近代民族工商业诞生后举步维艰,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1)结合史实分析“春天”到来的原因。
(2)列举这一时期民族资本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和涌现出的著名实业家。
(3)简析这一“短暂春天”的历史影响。

3.单选题(共24题)

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上看。
A.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B.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D.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
4.
《荀子•富国》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5.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封闭生产方式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6.
中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生产主要是为了(    )
A.满足军队和官府的需要
B.投放市场,赚取利润
C.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
D.提高技术,争取主导
7.
古代某城市:非常繁华,街道两边商铺林立,中外商品应有尽有,商店随处可见,昼夜不歇。该城市最早应该出现在(    )
A.两汉B.隋唐C.北宋D.明清
8.
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主张
A.重商抑农
B.农商并重
C.重农抑商
D.重本抑末
9.
《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
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
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
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
10.
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西班牙、英国、法国
B.意大利、法国、荷兰
C.英国、意大利、荷兰
D.两班牙、荷兰、意大利
11.
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国家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第一步是(   )
A.三角贸易B.新航路的开辟
C.蒸汽机的改良D.世界市场的建立
12.
…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文艺复兴
D. “工业革命”
13.
18世纪中叶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先后打败了
A.葡萄牙、西班牙、荷兰B.西班牙、荷兰、法国
C.西班牙、荷兰、葡萄牙D.葡萄牙、法国、荷兰
14.
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进程加快
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
C.洲际间联系加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5.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6.
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17.
19世纪4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洋纱大量进口,解决了中国乡村手工织布业原料不足的问题,促成洋纱土布的生产。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的顽强性
B.洋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
C.传统手工业的振兴
D.近代纺织业的兴起
18.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很快,其原因有(    )
①光绪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③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政府的政策推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9.
如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一下由G到I一段曲线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A.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C.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
20.
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陷入困境B.发展迅速
C.原料充足D.市场广阔
21.
阅读下表:1935年和l94l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
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C.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D.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22.
(题文)下图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据此可以推知()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B.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C.要富强必须先实现民族独立
D.一战的爆发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23.
1895年,清政府谕令各省:“招商多设织布、丝绸等局,广为制造”。其做法意在
A.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B.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
C.改善中国的经济结构
D.完善机构以适应社会发展
24.
下图漫画名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画中的幼苗长出的时间是(  )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20世纪之交
D.20世纪二三十年代
25.
某一时期,梅州市蕉岭县某老房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
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8年
26.
下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
A.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