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海外政策变化后产生的结果。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各处的所作所为。这些西方的来客用他们最初到达中国的行为介绍了他们自己,从而迫使中国人采取了某些他们认为理所应该的措施。中国人在封建时代是好客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但从16世纪以后,当中国人在自己的港口遇到暴行与杀戮时,中国人不得不对这一批新来的“不速之客”实行严格的防范和限制,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如采取封闭除广州外一切港口的严重步骤。——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中国和欧洲在海外贸易政策上的变化,并分析欧洲在海外贸易政策上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海外政策变化后产生的结果。
2.单选题- (共8题)
2.
17世纪中叶,香料、茶叶等商品不再是欧洲人奢望难求和无法使用的了,而是成了广大居民消费的对象。材料现象得益于
A.欧亚间贸易的开展 |
B.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 |
C.美洲的发现和开发 |
D.工业革命的顺利完成 |
3.
如图反映了1580—1626年西班牙流往欧洲其他国家贵金属折合白银数量(公斤)的情况,其对西班牙的主要影响是


A.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
B.封建生产关系瓦解 |
C.世界霸主地位衰落 |
D.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
4.
17世纪英格兰诗人约翰·克利夫兰曾写道,“英格兰是个完美的世界!又拥有了东、西印度!请修改您的地图吧:纽卡斯尔(位于英格兰东北部,是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鲁”。这反映了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拓展 |
B.工业革命加速英国扩张 |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
D.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
5.
下图《狗人》是马可·波罗的报告中对安达曼岛居民的描绘,这些人的头、眼睛和牙齿长得“像狗的一样”。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西方绘画出现新类型 |
B.马可·波罗用新文化对世界进行解读 |
C.相对隔绝的状态限制了人类的眼界 |
D.外来人种的发现推动了传统观念的更新 |
6.
哥伦布晚年曾经写道:“神将我变成新天堂和新人间的使者,并明示我如何找到它。”这说明哥伦布
A.借助近代科技发现了新大陆 |
B.因新教的建立而发现了新大陆 |
C.实为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的先锋 |
D.因宗教热情的驱使而发现了新大陆 |
8.
在自由殖民主义时期,英国政府规定印度产品出口英国,英国征收保护性关税,而英国输往印度的商品,则以自由贸易为名,征收象征性关税。这一规定
A.使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
B.表明英国已是世界工厂 |
C.摧残了印度的传统手工业 |
D.使得自由贸易流于形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