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李文知《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
请完成:(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2.单选题- (共30题)
2.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情、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这一学者的观点评价下列历史事件,相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
D.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3.
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
C.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
4.
下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拽沉重的青铜酒器 |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
5.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
B.崇仁坊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
D.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
6.
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上述材料中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A.交通发达 |
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 |
C.商业繁荣 |
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 |
7.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国的乌氏倮、巴寡妇清以及蜀之卓氏等,都有僮(奴隶)千人,富“拟于人君”。战国时期一些拥有雄厚资财的巨商得以出现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③交通便利,货币统一
④政府实行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③交通便利,货币统一
④政府实行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 |
8.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 |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
C.重农抑商政策 |
D.封建土地私有制 |
9.
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进行 |
B.电力的广泛应用 |
C.殖民扩张和掠夺 |
D.垄断组织的形成 |
10.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所谓“商业革命”,其表现是( )
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 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③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④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 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③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④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2.
1790年代的英国,学徒童工的使用达到了高峰,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初等教育法》规定: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19世纪末,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英国童工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对儿童权益的保护 |
B.生产技术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 |
C.民主、人权的不断发展 |
D.工业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 |
13.
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81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的成本为50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
C.垄断组织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
D.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14.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 B.19世纪前期 |
C.19世纪中后期 | D.20世纪前期 |
16.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该组统计数据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直隶(含天津) | 江苏(含上海)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湖北 | 奉天 | 其余省份 |
58% | 19.82% | 5.37% | 4.22% | 3.96% | 2.56% | 2.43% | 2.43% | 1.02% |
该组统计数据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
C.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
18.
下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
C.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
D.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
19.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中国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B.商品经济渐趋衰落 |
C.民族纺织工业兴起 |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20.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A.日本 |
B.英国 |
C.苏联 |
D.美国 |
21.
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 |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
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
22.
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
23.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梁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C.“大跃进”运动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25.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
C.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27.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
C.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28.
下图为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造成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的原因是

造成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的原因是
A.互联网时代,非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增加,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减少 |
B.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体力劳动者失业 |
C.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大力发展科技,非体力劳动者人员急剧增加 |
D.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
30.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
B.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
C.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
31.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体验到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
3.选择题- (共4题)
33.罗阳,歼 -15 总负责人,2012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投身祖国航空事业 30 年来,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兢兢业业,攻坚克难,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机型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种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 )
①是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②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整体精神风貌
④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
①是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②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整体精神风貌
④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30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