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53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
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
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
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
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
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
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
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迭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据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出现有何意义? (4分)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 (3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材料二 下面是 1933-1936 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 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 10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人类社会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二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 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 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一去不返了。”
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
(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2.单选题(共23题)

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
5.
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制造业注重生活化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6.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
①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②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③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8.
2011年5月25日,汕头市南澳海域的明代沉船“南澳Ⅰ号”再度打捞出大批文物。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判断,在“南澳Ⅰ号”上最有可能发现的文物是
A.工艺精湛的青铜鼎
B.精美华丽的丝绸
C.清新素雅的青花瓷器
D.图案丰富的粉彩瓷器
9.
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10.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要想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11.
《唐律疏议》规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这表明唐朝时期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格维护坊市制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
12.
1839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指出:“我们调查发现,大面积的犯罪,其根源在于财产问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任何可考虑到的抢劫财物的犯罪,其根源在于万恶的贫困和匮乏。”又据英国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从1805年到1848年,英格兰因盗窃和抢劫财产等犯罪交付法庭审判的人数从4 605人增加至27 816人。有历史学家说,19世纪上半叶是英格兰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导致当时英国犯罪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拜金主义盛行B.工业革命迅速推进
C.法律制度不健全D.城市化进程加速
13.
美国石油开采量从1860年的50万桶上升到1910年的2亿桶以上,反映了当时美国
①新能源的开发成为重要产业 ②重工业地位上升 ③内燃机广泛应用 ④成为最大石油输出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 (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
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17世纪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16.
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交通运输的改进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7.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18.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侵略
C.洋务运动的强烈刺激D.外商企业的利润诱导
19.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性问题是(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D.生产茶、丝获利多,并逐渐掌握自己的命运
2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不包括(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B.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C.受外商和洋务企业刺激D.洋务运动的诱导
21.
19世纪70年代前后,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
A.都建在南方的通商口岸
B.都是私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
C.都是外国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
D.说明中国工业文明战胜了自然经济
22.
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种增长状况表明
A.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C.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
D.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23.
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以上材料表明党和政府
A.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
B.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指导思想
C.将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的“左”倾冒进错误
24.
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25.
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6元;如今增加到4 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 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倾斜
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6.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A.蒸汽机车、水力纺纱机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飞机D.电话机、内燃机

3.选择题(共1题)

2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成语故事体现了(    )的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