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3525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9/1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时尚是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19世纪,南京布在英法等西欧国家上流社会特风行,是贵妇们追逐的时尚面料。”《中国博览》中有这样的记载:“(英国)人人以穿着‘南京布’为荣,似乎没有这种中国棉布裁制的服装,就不配称为绅士,难以登大雅之堂。”在那个年代,“南京布”做成的上衣、裤子、长袍等是当时欧洲上流社会最时髦的穿戴。《南京商贸史话》中记载着这样的数据:1820年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运到英国的“南京布”多达20万匹。英国散商在1817年至1827年,每年运出的南京布保持在40万至60万匹。
——摘编自《南京曾输出欧美时尚“nankeenbosom”》
材料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8世纪英国的社会时尚特别是服装时尚的巨大变化,使棉纺织品成为最具诱惑力的商品之一,造就了巨大的棉纺织品消费市场;换言之,是社会的时尚变化带来了英国棉纺织市场的需求压力。而当时英国棉纺织业本身发展的落后状况,又使英国在贸易中处于完全被动地位。经济利益的驱使,加上棉纺织业本身具备的适于率先进行技术革新的条件,英国工业革命顺势最先在棉纺织业发生。
——《18世纪英国的社会时尚与工业革命的发生》
材料三摄影是时尚杂志内容的重要载体,是传达信息的重要形式。20世纪30年代的时装摄影都以冷静的构图和深沉的光影为基调,远离20年代那种金碧辉煌的装饰主义艺术风格,只是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富有情绪的人的个体状态。面对现实,也没有必要怨天尤人了,只能在委屈的阴郁中暗自度过,生活还在继续,只是有点遥遥无期。
——摘自观潮网《30年代低迷经济下的时尚印象》
材料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普通人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是最时髦的扮相,一部《霹雳舞》带动了蝙蝠衫、高帮运动鞋、发带的流行。此外,大垫肩、超短裙都是街头的风景,牛仔裤也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从香港传来的萝卜裤成为潮流……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运动服开始流行,最红的要数滑雪衫。
——《时尚中国六十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上流社会中南京布风行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最先在棉纺织业发生的原因。
(3)据材料三,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什么原因促成了20世纪30年代时装摄影的特点。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普通人的生活的条件。

2.选择题(共1题)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的措施中,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①土地改革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单选题(共15题)

3.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4.
“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5.
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有所改变
B.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C.农业是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
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6.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如下图造型和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C.瓷器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外销商品
D.清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
7.
宋代徽人有家规:“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C.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纽带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8.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9.
据陈顾远《中国婚姻史》考证:“明洪武元年,令庶民嫁娶悉依《朱子家礼》,凡男十六岁、女十四岁以上并听婚娶。还要求同里民户互相资助,以保证男女及时完婚”。明朝这样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
B.维护传统的思想
C.保证农业人口的增长
D.保障封建经济基础
10.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
B.贸易中心的转移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货币地租的兴盛
11.
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A.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B.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C.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标志着美国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
欧洲煤钢共同体是在煤钢领域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六国把管理煤钢生产、贸易的主权让渡给它,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节。从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到统一货币欧元的诞生使用,无不是主权的让渡。这反映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A.超国家机构权力大
B.各国主权不断丧失
C.各国被迫主权让渡
D.各国对主权的分享
13.
1898年光绪皇帝上谕:“各省士民若有新书以及新法制成新器,果系足资民用者,允宜奖赏以为之劝。所制之器,酌定年限,准其专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推动了洋务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开创了近代专利制度的先河
D.清政府调整了民族工业政策
14.
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如最大的民族资本荣氏申新厂纱锭数和布机台数,在这十年间增长300%和281%,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搪瓷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促进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
①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政局相对稳定
②国民政府的推动、支持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④爱国实业家的努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
1956年4—5月,***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相结合
B.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16.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说明: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到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已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
17.
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革命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不同之处在于
A.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B.解决经济发展严重困难
C.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D.保障原有社会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选择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