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选修练习一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348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个,平均每年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对华贸易由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2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里铁路等特权。

——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问津,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1)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增多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它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1920~1936年)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材料二 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发展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在北京政协会议上,毛主席说:"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新华网
材料二 大清国江苏省的镇江最近又建起了两家缫丝厂,现代化的厂房矗立起来了,厂内安装了最新型的机器设备。这些机器设备完全由上海一家清国公司的工程师按照外国先进的模式自己制造出来。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896年11月29日)》
材料三  1931年以后,民族工业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以棉纺织业为例,东北这个重要市场已经完全丧失,华北市场也随即落入了日寇之手,以汉口为中心的华中市场也成了倾销棉纱的场所,华商纱厂的市场越来越窄,竟争越来越激烈。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1)***为什么对张之洞作出如此高的评价?
(2)材料二透露出有关19世纪末中国的什么信息?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这两家企业应具有怎样的性质?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引起材料三中民族工业危机的外部原因主要有哪些?

2.单选题(共12题)

4.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下列企业中,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大生纱厂
5.
1919年,近代中国最大的制碱厂——永利碱厂在天津塘沽破土动工。当时,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的经理曾百般阻挠。三年后,当永利建成并成功出碱之时,卜内门公司又要求“合作”,永利公司经理范旭东先生坚持公司章程,“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将卜内门拒于永利大门之外。永利公司的行为从本质上表明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困难重重
B.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C.民国政府支持民族工业发展
D.近代民族工业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6.
19世纪60~90年代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早期阶段。下列关于该阶段工业资金来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军事工业的资金最初来自官办民用工业
B.民用工业的资金最初来自政府
C.军事工业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
D.民用工业的资金来自政府和民间
7.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8.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大(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华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人的服饰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9.
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10.
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11.
1887年,广州市场上每包印度棉纱价格为57两白银,而每包中国本土手工纺纱价格则高达87两白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洋货涌入不利于中国自然经济发展
12.
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该厂的创办反映出
A.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
D.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13.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100
153
 
A.2
B.31
C.73
D.193
14.
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段材料的主要信息是
A.企业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已被公众所认可
B.近代民营企业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管理模式
C.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一些雏形
D.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15.
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

3.选择题(共1题)

16.2017年1月23日,临沂城区BRT快速公交一号线正式投入运营,该线路共设14对站点(其中北京路站到天津路站面水平,间距为0.8km),配备的专用公交车部分参数如下表.某次运营中,满载的BRT专用公交车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从北京路站到天津路站用时1min20s,此过程中车轮受到的滚动阻力为车辆所受总阻力的20%(g取10N/kg)

满载总质量

28000kg

发动机额定功率

280kW

轮胎总数

10个

单轮触地面积

500cm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