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2暑期衔接复习卷: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485

试卷类型:假期作业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环境史研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虽重视自然却不只停留于自然,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值得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  “哥伦布的大交换”

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的带回了火鸡等动物,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物有一半来自于新大陆。  

——摘自克罗斯比(美)《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

视角二  “太阳下的新事物”

就环境变化的范围和速度而言,20世界的环境变化前所未有。……火最初被人们使用时,在罗马炼铅,不会给千里之外的北极造成空气污染,但最近,越来越严重空气污染,已经影响了大气各种成分的比例。过去几个世纪中一直存在的生态缓冲因素——淡水、未开发的土地、常规的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都将消失。

——麦克尼尔(美)《太阳下的新事物:20世纪环境史》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20世纪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

视角三  “着眼于未来”

1945年以来,惊人的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后果——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耗竭,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这种付出高额代价的增长将不可能长期持续,而且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历史研究》(2013.3)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你的理解,如何实现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二册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过程。
(2)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有人说:“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来说是推动,对欧美来说是利益,对亚非拉来说是灾难和机遇。”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评价世界市场?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美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在1850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公吨(其中之三用于制作肥料)1348000公吨和16251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摘编自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共15题)

4.
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从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换回这个全球唯一的高级奢侈品生产国的丝与瓷等。这说明了
①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②中国是当时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
③中国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
④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始殖民霸权的角逐
C.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6.
19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此话含义是
A.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B.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
C.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
D.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
7.
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8.
据《维多利亚地方史·白金汉郡志》记载,到1800年前后,“在这个郡中已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建设占用了绝大多数农业用地
B.众多妇女被工厂雇佣,成为女工
C.大多数妇女成为家庭主妇
D.妇女地位提高,不再从事繁重劳动
9.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10.
“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11.
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 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 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 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12.
“从某种意义上说,哥伦布的远航不是第一次,而是最后一次对美洲的‘发现’。它的划时代意义源于欧洲对它的回应方式。因此,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而不是他到达了一个‘新’大陆。”这一说法
A.肯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史实,肯定“欧洲中心论”
B.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史实,批评“欧洲中心论”
C.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史实,肯定“欧洲中心论”
D.肯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史实,批评“欧洲中心论”
13.
16世纪,有威尼斯人说“除了失去自由以外,这大概是威尼斯共和国所听到的最坏的消息。”“最坏的消息”应该是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工业革命
14.
在早期的殖民争霸战争中,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了荷兰,又通过多年的战争,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英国在殖民争霸战争中获胜主要得益于
A.商业资本的代表B.政治制度的先进
C.工业资本的先锋D.民主与法制的成熟
15.
下图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的书影。书中讲到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有发生的是()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B.黑奴贸易
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16.
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17.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济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8.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