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48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规模垦荒。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少。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4%,比前五年下降1.1%,其后五年又下降3.0%;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材料三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认识。

2.单选题(共5题)

2.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城镇附近的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已经衰落
B.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C.私营手工业开始发展
D.小农经济已经破产
3.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投票率为71.8%,公投结果的出炉表明这是个“悲伤的日子”,显示了“我是欧洲人”的观念有了松动。这里“我是欧洲人”的观念主要是指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
A.政治一体化
B.经济一体化
C.国家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4.
17世纪,荷兰政府对进口货物收取相当低的关税,而且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其安特卫普港口更成为欧洲商人和商品的集散中心。据此可知,当时荷兰
A.积极开拓海外市场B.垄断了西方海外贸易
C.重视发展工业经济D.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
5.
1929年日本片仓日华蚕丝会社派人到无锡抬价收茧,“较诸本县(无锡)茧业协会议决之限盘每担五十元,竞超过三十元”。此次茧价上涨(  )
A.保证生产原料来源充足B.影响民族资本发展壮大
C.反映经济危机波及中国D.促使日企完成市场垄断
6.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