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迎往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材料一体现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3)依据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依据材料,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材料一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迎往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四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材料一体现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3)依据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依据材料,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材料二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1)材料一中的外国学者认为宋代已出现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来说明该观点。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新特点。
材料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材料二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1)材料一中的外国学者认为宋代已出现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来说明该观点。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新特点。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1)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三工官”和“东西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3)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 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答布皮革千石。——《汉书·货殖列传》
材料三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翦伯赞《秦汉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三工官”和“东西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3)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 (共18题)
4.
“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锦,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
5.
下面两幅图画表达着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同等地位 |
B.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C.畜牧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
D.农业、牧业、商业呈多元发展 |
6.
我国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分布如下,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汉代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
B.汉代山东的农耕技术最先进 |
C.汉朝使用牛耕技术的范围较广 |
D.牛耕技术的使用已经遍及全国 |
10.
秦代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代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上述规定反映出
A.铁犁牛耕技术支配家庭规模 |
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 |
C.精耕细作影响着政府的政策 |
D.土地私有制决定着家庭规模 |
11.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男耕女织 |
B.刀耕火种 |
C.精耕细作 |
D.自给自足 |
12.
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13.
1999年在印尼海域“黑石号”唐代沉船上打捞到近7万件中国瓷器,包括数量不等的越窑青瓷、北方白瓷等,其中有近6万件是唐代长沙窑的瓷器,内有3件完好的青花瓷盘尤为引人注目。瓷器种类多样,部分瓷器的形制、图案、色彩有明显的西亚、波斯艺术风格。这一考古发现
①说明唐代青花瓷技术已经成熟
②印证了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③说明唐代官营瓷窑主要为海外市场而生产
④为研究我国古代瓷器生产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①说明唐代青花瓷技术已经成熟
②印证了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③说明唐代官营瓷窑主要为海外市场而生产
④为研究我国古代瓷器生产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④ |
15.
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中非常重视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如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孙说,“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以蓄,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能守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庭院经济”
A.有助于缓解古代农民的贫困 |
B.适应了农产品市场化的需要 |
C.立足于多种经营和自给自足 |
D.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
17.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
B.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
C.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18.
20世纪90年代末,印尼水域发现一艘唐代千年沉船“黑石号”,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及众多精美的金银器、铜镜等由此重见天日。这一考古发现不能说明


A.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 |
B.彩瓷是当时出口的大宗商品 |
C.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较为发达 |
D.为了解唐代的手工业技术提供了依据 |
19.
以下关于商周冶铸业、唐宋制瓷业、汉唐丝织业发展主要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商周青铜铸造业的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唐朝出现五大名窑;宋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④汉代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①商周青铜铸造业的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唐朝出现五大名窑;宋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④汉代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20.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载桑、纺织,“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
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
21.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