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 展和曲折历史小练习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44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
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
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
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材料三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巿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2.单选题(共4题)

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1949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3.
下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建国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它记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B.该生产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C.它与中共八大的思想相背离
D.它客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
4.
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
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
5.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

3.选择题(共1题)

6.清朝名臣李光地在《榕村语录》评价说:“项羽精采,最是沉船破釜,能断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这里所说的项羽在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中领导了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