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432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民族资本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和涌现出的著名实业家。简析民族资本发展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二,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2.
阅读以下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的有关材料:
材料一: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据统计,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施;城里人贷款购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
材料二: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材料三:有的学者指出,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初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
材料四: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经济增长停止或者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
请回答:
(1)20世纪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斯福是如何保障阴影笼罩下的每个家庭走出困境的?
(3)“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的含义是什么?
(4)20世纪70年代,“各国立即进行调整”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垮。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材料二 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后果就是无产阶级的形成。因为破产的独立手工业者都加入无产阶级队伍。于是社会日益分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

——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革命不但产生了工业阶级,而且也给工人阶级带来苦难。在工厂里,工人变成机器的简单附属品,他们跟着随机器运转,而且失去了劳动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因为工作单调乏味,很不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

——吴于虞齐世荣《近代史》下卷

材料三  18世纪末,在英国也像其他国家一样,工业很少,城市很小,而且多半是农业人口。1870年以后已是工厂林立,新兴大城市像魔术般拔地而起。就整个欧洲说,1800年超过10万人的城市有21座,1850年则增加到31座,而且不少大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倍以上,甚至增加了3倍到4倍。1800年美国5万人口的城市只有费城,1850年增加到10座,并且有了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上卷

(1)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3)结合材料三的现象是怎样出现的?

2.单选题(共26题)

4.
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A.改革应该从本国实际出发
B.改革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突破传统束缚是改革的前提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5.
某书有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你认为他们交谈的主要内容是
A.提高农业产量的途径
B.扩大农产品种植面积
C.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D.政府补贴减耕减产的农民
6.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
②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③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
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
《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殖民扩展的需要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工业革命的需求
8.
近代交通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大大增强了同世界的联系
③促使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
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
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在凡尔纳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尚未出现的交通工具是
①三轮汽车
②内燃机轮船
③蒸汽机车
④飞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D.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11.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建立海南省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浦东区
D.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2.
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场严重的慢性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从金融领域首发
B.大萧条使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C.金融风暴比大萧条对美国经济危害大
D.大萧条由金融风暴引发
13.
有人认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o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C.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4.
《大国崛起》说:“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一个创造,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文中的“创造”
A.基于当时苏联的国情
B.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
C.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D.推动了斯大林模式形成
15.
对于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企业中的“近代”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B.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起
D.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16.
中国古代“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C.土地兼并的长期盛行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17.
下面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冶铁业的发展历程
D.我国邮票的发展变化
18.
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民族工商业
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弥补国家财政亏空
D.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等方面的困难
19.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20.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B.制瓷
C.耕种D.冶铁
21.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一唐宋/陶器一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一唐宋/青铜器一明清/瓷器
C.商周/玉器一唐宋/漆器一明清/玻璃
D.商周/青铜器一唐宋/瓷器一明清/棉布
22.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23.
下列有关汉代工商业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行抑商政策
B.赋税的数额相当高
C.允许盐铁私营
D.对“市”严格管理
24.
阿萨·勃里格斯在《英国社会史》中写到:“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的理解认识,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改变了全球的贫困面貌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C.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D.工业革命加深了西方的殖民掠夺
25.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宗教思想传播
26.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7.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里的“某国”是指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28.
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9.
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C.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D.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