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5年l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施行法币布告》,实行法币政策。
“1935年l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的银行钞票仍准照常行使,但以现行流通总额为限,不得增发,由财政部逐渐以中央银行钞票收回;设立发行准备委员会,管理纸币发行的准备金;有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的银币或生银等,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银行兑换法币;旧有以银币订立的契约,到期日概以法币结算收付;为稳定汇价,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据当时报刊报道:“币制改革后,因农村经济之复苏,农民购买力之恢复,国内各种新兴工业,俱能转危为安,重趋光明,尤以纺织业为最。……其他如化学、造纸、制糖、树胶等工业,亦莫不渐次恢复、发展。”
材料二
1948年8月,国民党高层会议在庐山召开,蒋经国提出“公示高官国外财产”的建议,蒋介石不敢同意。
——苏州生《评蒋介石父子“官员财产公示”之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币制改革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蒋经国提出官员财产公示的目的。蒋介石不敢同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1935年l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施行法币布告》,实行法币政策。
“1935年l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的银行钞票仍准照常行使,但以现行流通总额为限,不得增发,由财政部逐渐以中央银行钞票收回;设立发行准备委员会,管理纸币发行的准备金;有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的银币或生银等,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银行兑换法币;旧有以银币订立的契约,到期日概以法币结算收付;为稳定汇价,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据当时报刊报道:“币制改革后,因农村经济之复苏,农民购买力之恢复,国内各种新兴工业,俱能转危为安,重趋光明,尤以纺织业为最。……其他如化学、造纸、制糖、树胶等工业,亦莫不渐次恢复、发展。”
材料二
1948年8月,国民党高层会议在庐山召开,蒋经国提出“公示高官国外财产”的建议,蒋介石不敢同意。
——苏州生《评蒋介石父子“官员财产公示”之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币制改革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蒋经国提出官员财产公示的目的。蒋介石不敢同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9题)
2.
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A.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
B.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
C.反映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D.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
3.
1895~1912年期间,中国资本新增12029.7万元,平均每年增设28.9家,新设资本633.1万元。一些主要行业的增长速度,年率达15%~20%,为过去所未有。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开始逐步瓦解 |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
D.南京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 |
4.
据统计,1912年一年内成立的实业团体有40多个,遍及全国22个省区。这些实业团体以“振兴实业”,“富强国家”为宗旨。如中国实业共济会章程规定:“本会以集合五大民族,共筹振兴实业,开拓国家之富源,发展民族之经济为宗旨”。材料主要反映了
A.各种实业团体崛起 |
B.实业救国潮流 |
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
D.辛亥革命影响 |
5.
民族工业家迁川工厂联合会理事长胡厥文曾感言:抗战期间,迁川工厂三百余家,辗转流离,损失惨重,仅在湘桂一带即损失三百二十万万元。胜利后,政府只允补助百分之一(即四万万元),现各厂因经济困难,只迁回一小部分……留川工厂则多变卖机器维持,精疲力竭,情况至惨。留川工厂的困境主要来自
A.封建地主阶级压制 | B.官僚资本主义压制 |
C.内战战火熊熊不息 | D.民族企业失去信心 |
6.
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年间,宝山县境内工厂,邑人所创办者大多为棉织类,盖一因妇女素谙纺织,改习极易;一因土布价落,设厂雇工兼足维持地方生活也。淞口以南接近沪埠,水陆交通尤适宜于工厂,故十年之间,江湾南境客商投资建厂者,视为集中之地,而大势所趋,复日移而北,自棉织以外,凡金、木、玻璃、卷烟以及化学制造之属略备。材料反映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
B.当地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 |
C.实业救国的思想广泛传播 |
D.民族工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
7.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系根据清末各商会所商讨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军阀政府
A.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 |
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 |
C.经济立法借鉴清政府的经验 |
D.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8.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水平的折线图。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1895至1912年,初步发展 |
B.1912至1919年,发展缓慢 |
C.1927至1936年,短暂春天 |
D.1949年之后,迅速消亡 |
9.
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一个特殊的阶段,被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 |
C.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 |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
10.
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被称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撤退”的重大意义在于
A.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 B.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
C.为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奠定基础 | D.促进了内地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
12.
中国近代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其主要文字表述为:“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从该广告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洋烟开始传人中国 |
B.大力倡导使用国货 |
C.中国出现了最早的香烟广告 |
D.外货垄断中国局面彻底改变 |
13.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
B.外国资本 |
C.封建官府 |
D.买办资本 |
15.
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形成的影响中最为深远的一项是
A.为民主革命的转变准备了最基本的因素 |
B.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C.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
D.促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17.
荣氏家族在一战期间创办申新等几个纱厂,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业资本家,荣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起到的经济作用有:
①促进面粉业、纺织业的发展
②发展了民族工业
③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侵略
④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
①促进面粉业、纺织业的发展
②发展了民族工业
③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侵略
④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8.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国民政府这样做主要是由于
A.抑制官僚资本的膨胀 |
B.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C.经济建设服务于抗战 |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
19.
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值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