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19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建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了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19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建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了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2.单选题- (共10题)
2.
麻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官营手工业对民营手工业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A.官营手工业对民营手工业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3.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4.
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
B.人口压力过大 |
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
7.
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的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研究远东战况电报 |
B.1905年,名角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成电影 |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比赛 |
D.1998年,上海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
8.
分析以下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有

企业数量表
①资金少
②规模小
③技术力量强
④所占比重小

企业数量表
顶目 | 民族企业 | 官办企业 | 外商企业 |
企业数量(家) | 300 | 311 | 931 |
①资金少
②规模小
③技术力量强
④所占比重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9.
报纸的新闻报道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人民日报》刊登的内容说


A.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 |
B.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变革 |
C.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
D.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