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在古代封建社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的经济形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经济形态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雍正帝看待农工商关系的观点,并概括他提出此观点的根据。
材料一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的经济形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经济形态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雍正帝看待农工商关系的观点,并概括他提出此观点的根据。
2.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动,之后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之洞,清末重臣。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他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为1130万两白银,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材料二张謇,清光绪年间状元。他出身农家,苦读成才。1894年中状元时已41岁。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于1895年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
材料三1912年后荣氏兄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中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20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窘境,张之洞等一些开明官员提出的救国主张。并列举出他们在“求富”的旗号下创办的近代企业。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倡导的救国主张。并分析他的救国主张在当时不能真正实现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张之洞,清末重臣。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他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为1130万两白银,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材料二张謇,清光绪年间状元。他出身农家,苦读成才。1894年中状元时已41岁。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于1895年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
材料三1912年后荣氏兄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中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20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窘境,张之洞等一些开明官员提出的救国主张。并列举出他们在“求富”的旗号下创办的近代企业。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倡导的救国主张。并分析他的救国主张在当时不能真正实现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原因。
3.
建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我国农村的改革。阅读下列图片: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2)依据材料二中图1、图2提供的信息,指出当时在农村兴起的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不能促进农业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中图3、图4提供的信息,指出当时在农村实行的制度以及该制度的实质。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我国农村的改革。阅读下列图片: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2)依据材料二中图1、图2提供的信息,指出当时在农村兴起的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不能促进农业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中图3、图4提供的信息,指出当时在农村实行的制度以及该制度的实质。
2.单选题- (共15题)
4.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
C.封建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 |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5.
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
B.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
C.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
D.城市商业发展繁荣 |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统一货币“半两钱” |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
C.出现了纸币“交子” |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
8.
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丝绸之国,丝织品产量很大,除国内使用外,还销往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从那时起,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开始以丝绸而驰名世界。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
A.秦朝 |
B.汉朝 |
C.唐朝 |
D.宋朝 |
11.
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
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D.“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13.
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示意图,它反映出当时中国


A.传统手工产品的质量下降 |
B.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沦为列强资本输出的场所 |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 |
14.
从中国近代民族火柴业某一时期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A.近代民族工业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
B.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C.实业救国成为民族资本发展的主要原因 |
D.爱用国货运动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
17.
在浙江省温州市,1985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3万,家庭作坊遍布全区。温州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城市。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D.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