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30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在古代封建社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的经济形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经济形态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雍正帝看待农工商关系的观点,并概括他提出此观点的根据。
2.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动,之后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之洞,清末重臣。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他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为1130万两白银,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材料二张謇,清光绪年间状元。他出身农家,苦读成才。1894年中状元时已41岁。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于1895年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
材料三1912年后荣氏兄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中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20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窘境,张之洞等一些开明官员提出的救国主张。并列举出他们在“求富”的旗号下创办的近代企业。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倡导的救国主张。并分析他的救国主张在当时不能真正实现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原因。
3.
建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我国农村的改革。阅读下列图片: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2)依据材料二中图1、图2提供的信息,指出当时在农村兴起的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不能促进农业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中图3、图4提供的信息,指出当时在农村实行的制度以及该制度的实质。

2.单选题(共15题)

4.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
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C.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D.城市商业发展繁荣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统一货币“半两钱”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C.出现了纸币“交子”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7.
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它最早出现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8.
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丝绸之国,丝织品产量很大,除国内使用外,还销往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从那时起,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开始以丝绸而驰名世界。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9.
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涌现反映了哪一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
A.汉代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0.
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和早市是在
A.西汉的长安B.唐代长安C.北宋开封D.元朝大都
11.
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12.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13.
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示意图,它反映出当时中国
A.传统手工产品的质量下降
B.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沦为列强资本输出的场所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
14.
从中国近代民族火柴业某一时期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A.近代民族工业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B.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实业救国成为民族资本发展的主要原因
D.爱用国货运动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15.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A.严重倒退
B.顺利发展
C.停滞不前
D.曲折发展
16.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首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B.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C.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推动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7.
在浙江省温州市,1985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3万,家庭作坊遍布全区。温州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城市。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
18.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南方谈话的理论贡献是。
A.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B.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