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18世纪至19世纪中后期,许多科学成果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新技术”主要有哪些?(请举三例)
(2)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你如何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新技术”主要有哪些?(请举三例)
(2)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你如何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单选题- (共20题)
2.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
C.封建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 |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4.
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严控对外联系 |
B.防止鸦片走私 |
C.杜绝西方思潮 |
D.避免海难发生 |
5.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
B.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
C.《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
D.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
6.
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写道:“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段话反映的现象是
A.棉织品比丝织品更加美观 | B.黄道婆的功劳前无古人 |
C.清代无论贵贱都穿棉衣 | D.棉织品成为主要生活衣料 |
7.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A.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
B.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 |
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
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
9.
某历史著作中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由此推断,这一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世界
B. 晚清政府的挣扎与徘徊
C.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 东西方之间的隔绝与冲突
A. 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世界
B. 晚清政府的挣扎与徘徊
C.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 东西方之间的隔绝与冲突
10.
《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 工业革命的需求
C. 中西交流的加强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A.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 工业革命的需求
C. 中西交流的加强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11.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
15.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
C.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16.
嘉兴民丰纸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其发展过程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缩影。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达到480亿元,但其生产经营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出现这种奇怪的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原因是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 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
C.官僚资本经济控制 | D.美国商品大量涌入 |
17.
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 1895年 | 1913年 | 增长 | 货物性质 |
中国进口 | 1.7亿 | 5.70亿 | 3.3倍 | 生活消费品占85%, 生产资料占15% |
中国出口 | 0.28亿 | 1.66亿 | 8.0倍 |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 占96%,工业品占4% |
A.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
B.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
18.
政府一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这表明政府主张
A.西学中源(欧洲的科学知识起源于中国) | B.君民共主 | C.中体西用 | D.道德救国 |
19.
严复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这说明洋务派
A.中西结合,找到了富强的根源 |
B.不符合西学东渐(欧洲的科学知识向东方中国扩展)的历史潮流 |
C.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
D.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 |
20.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A. 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 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D.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 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 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D.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1982年元旦,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肯定并推广了小岗村农民的这种做法。这表明新时期的改革
A.完全是农民自发发动的 | B.从农村开始,农村包围城市 |
C.采取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经营的方式 | D.党中央领导和群众的创造互相推动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