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单元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展(练习)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25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图一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

图二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图三漫画《财神图》:
请回答:
(1)简单概述图一反映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图一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2)图二反映了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图三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时期?对联中的“卖国”具体指国家利益出卖给哪个国家?“一手遮天”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2.单选题(共7题)

2.
1947年,上海五家专门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能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10万元的大钞。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A.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
B.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
C.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
D.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3.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三大热潮”,这三大热潮的共同点有。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束缚,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
1912-1919年间,中国第一、第二大工业分别是
A.纺织业和面粉业
B.造纸业和烟草业
C.火柴业和榨油业
D.钢铁业和煤炭业
6.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信息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解。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国民党统治后期
7.
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
8.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