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23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2

1.单选题(共10题)

1.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的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货物
单位
1843年的税率
1858年的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5%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拿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中国棉纺织业命脉
D.中国洋务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2.
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流动人口众多
B.景德镇的制瓷业发达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材料。第一手史料是指客观性很强的历史材料。在研究中国古代农业时可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东周时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出现
B.三国时期史书中有关皇帝耕地的记载
C.汉学家认为水稻起源于中国的结论
D.教材认为水车是灌溉技术成熟的标志
4.
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由此不能得出
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5.
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摇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B.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剥削
C.身份和地位不断地有所改善D.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6.
19世纪世界强国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分析下表,美国超过英国的原因是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表(1750~1900年)
年份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1.9%
4.2%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7.
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8.
右面漫画反映了1992年之后大规模的停薪留职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其背景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对外开放促进了高科技人才的流动
C.经济体制的创新解决了中国的改革问题
D.创设经济特区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9.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10.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B.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C.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2.选择题(共1题)

11.欢欢同学用如图方法,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blank#}1{#/blank#}圈,总长度为{#blank#}2{#/blank#}厘米,铜丝的直径是{#blank#}3{#/blank#}毫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