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19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追寻历史人物的踪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1: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于经济活动,他认为“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1)根据材料,概括司马迁的主要经济观点。
人物2: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1956年1月20日,身为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荣毅仁和盛丕华一起,代表全市私营工商业者向当时上海市副市长曹荻秋提交了上海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申请书。
(2)结合所学,分析荣毅仁提交申请书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这一年我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人物3:一位普通的中国青年(下图)

美国《时代周刊》在1984年4月30日的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一位普通的中国青年的照片,他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图中的英文为:“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
(3)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分析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可能会在中国看到什么。

2.论述题(共1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要求。
1500—20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力量源泉
时期
国家
主要力量源泉
16世纪
西班牙
黄金、殖民贸易、雇拥军、王朝联系
17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
法国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借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
20世纪
美国
经济规模、科技领导地位、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
 

——摘自张剑荆《中国崛起: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

综合上述表格信息,自拟一个观点,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13题)

3.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变化
C.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衰落
D.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
太和九年(485年)北魏政府颁布诏令,给每户农民授田,按照人数授给田地,分为露田(种谷物之田)和桑田:其中露田:男十五岁以上给四十亩,女二十亩,奴婢也可以有露田,死后把田地还给政府。桑田:给男人一人二十亩,作为自己的财产,不用还给政府,也可以买卖…政府推行的这种土地制度是
A.占田制
B.井田制
C.屯田制
D.均田制
5.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果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注重精耕细作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产品日趋商品化
6.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快发展,货币作用大
7.
2012年10月8日,纽约市举行第68届哥伦布日游行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纪念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
A.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
B.到达印度,开辟了亚洲新航线
C.到达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
D.进行环球试航,证明地圆学说
8.
下面是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550
3
3
2~3
1600
11~14
10
4.4
1650
10~13
8~9
6
1700
12
10~12
8.5
1750
18~20
18~25
12.2
1800
30
23~25
18
 
A. 西属美洲成为世界主要白银生产地
B. 新航路开辟亦为中国提供了商机
C. 欧、美、亚三洲间的贸易不断扩大
D. 西班牙是当时世界最强的国家
9.
1870年全世界的石油开采量为80万吨,1900年猛增到2000万吨。从这时起,西方列强开始了争夺石油的尖锐斗争。导致西方列强19世纪晚期开始争夺石油的关键发明是
A.内燃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
C.火车的发明
D.发电机的发明
10.
《宜昌大撤退铭文》记载,1938年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和3万人员如期转移人川,有人后来将“宜昌大撤退”比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国本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A.滞碍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
B.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C.改变中国工业结构的地理布局
D.奠定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的基础
11.
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12.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其中规定: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与这一时期对应的政策有
A.国家实施“二五计划”
B.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开展“四清”工作
D.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13.
在文革时期被下放到江西,1975年复出,提出全面整顿思想的伟人是
A.叶剑英
B.华国锋
C.邓小平
D.胡耀邦
14.
2015年7月15日,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A.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C.让农民完全支配自己生产的粮食
D.让农民重新获得土地所有权
15.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