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18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10/2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材料三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

——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请回答:
(1)自1500年以来至今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和发展,指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表,观察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

材料三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

(1)阅读材料一,从上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一变化?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共10题)

3.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变化
C.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衰落
D.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禝”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5.
下列关于中国的制瓷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制瓷业到西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C.商朝工匠就已经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效果如同油画
6.
唐以前,市井成员主要是商贾、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部分无业游民。而到宋代,又出现了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旅店种类大增,众多文人也加入市井队伍中。材料中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的变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表现
B.使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C.是市民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
D.是政府商业政策变化的反映
7.
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的成熟
C.工业革命的成果
D.手工业的发达
8.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于发展大致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资本原始积累
B.资本原始积累→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商品输出→资本原始积累→资本输出
D.资本原始积累→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9.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
A.工厂制组织形式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机器大工业生产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10.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潮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民主独立
11.
如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总额发展变化的一幅曲线图,从1866年到1956年90年间共出现三个资本总额的投资高峰,其中第二个高峰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洋务运动的推动
C.南京国民政府的激励政策
D.相对和平的国内外环境
12.
关于苏联改革的评述,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的主要原因是
A.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B.只注重和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C.在改革中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