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6题)
4.
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年份 | 1981—1985年 | 1986—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国民生产增长率 | 3.2% | 2.8% | 2.4% | —4% |
A.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发展 |
B.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巨大混乱 |
C.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了动荡 |
D.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
8.
苏俄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
B.真的。余粮征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
9.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B.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
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
12.
国民政府统治的某个时期,沿海工厂企业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地区,西部工厂数增加。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推动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展开
B.目的是改变中国近代工业布局
C.意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保障了抗日战争所需物品供给

A.推动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展开
B.目的是改变中国近代工业布局
C.意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保障了抗日战争所需物品供给
14.
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1962年农业生产状况表
A.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D.“文革”
1962年农业生产状况表
| 农业产值 | 粮食 | 棉花 |
原计划 | 比上年增长8.5% | 3216亿斤 | 2200万担 |
实际达到 | 比上年增长11.6% | 3400亿斤 | 2400万担 |
A.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D.“文革”
2.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