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授予我大西洋海军上将头衔,委任我为所发现和到达以及在我之后所发现所到达的一切岛屿与陆地的终身总督,我的长子将继承我的一切衔位并世代相传。
——1492年8月13日出航之前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的亲笔信
材料二 我可以向陛下承认,我不相信世上还有比他们更好的人,还有比此地更美丽的土地。……他们可能成为很好的奴仆和驯服工具,陛下可以把他们当做自己的顺民,对其可随心所欲。这些人将来一定会变成基督教徒,一定能按西班牙王国的良好风俗加以驯化。……我发现了一个狭长的半岛,尽管它不是适合修要塞的地方,但经过努力是可以修要塞的。……眼下,我已命人构筑一座炮楼和要塞,外围有堑壕防护。构筑炮楼并把它作为力量的象征,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因为陛下属地如此遥远,印第安人也需要明了陛下的能力,这样他们就会更加崇拜我们的陛下,乖乖俯首听命。
——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写给西班牙国王的信
材料三 创世以来的最大事件,除造物主的降生和死亡之外,那就是发现了印度大陆。
——西班牙编年史家弗朗西斯科·洛佩斯·德·戈马拉写于哥伦布横渡大西洋之后
材料四 当年哥伦布面对的毕竟是一块被人类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着的土地,异样的文明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悠然滋长。假如当年哥伦布果真找到了通向印度的航路,步马可·波罗的后尘,从水路抵达了印度、中国、日本,难道也要赋予他“发现者”和推进“人类文明”的盛誉?在我看来,哥伦布应该是第一位将欧洲与美洲大陆以海上通道的方式联通起来的人,哥伦布吹响的是殖民者的进军号。
——乌热尔图《发现者还是殖民开拓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哥伦布进行大西洋探险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判断哥伦布明确提出了一个征服美洲的什么战略。
(3)材料三和材料四各是如何评价哥伦布的美洲之行的?
(4)针对材料三、四对哥伦布的不同评价,你赞同谁的观点?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如果谁的观点也不赞同,不妨说说你的观点。
材料一 授予我大西洋海军上将头衔,委任我为所发现和到达以及在我之后所发现所到达的一切岛屿与陆地的终身总督,我的长子将继承我的一切衔位并世代相传。
——1492年8月13日出航之前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的亲笔信
材料二 我可以向陛下承认,我不相信世上还有比他们更好的人,还有比此地更美丽的土地。……他们可能成为很好的奴仆和驯服工具,陛下可以把他们当做自己的顺民,对其可随心所欲。这些人将来一定会变成基督教徒,一定能按西班牙王国的良好风俗加以驯化。……我发现了一个狭长的半岛,尽管它不是适合修要塞的地方,但经过努力是可以修要塞的。……眼下,我已命人构筑一座炮楼和要塞,外围有堑壕防护。构筑炮楼并把它作为力量的象征,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因为陛下属地如此遥远,印第安人也需要明了陛下的能力,这样他们就会更加崇拜我们的陛下,乖乖俯首听命。
——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写给西班牙国王的信
材料三 创世以来的最大事件,除造物主的降生和死亡之外,那就是发现了印度大陆。
——西班牙编年史家弗朗西斯科·洛佩斯·德·戈马拉写于哥伦布横渡大西洋之后
材料四 当年哥伦布面对的毕竟是一块被人类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着的土地,异样的文明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悠然滋长。假如当年哥伦布果真找到了通向印度的航路,步马可·波罗的后尘,从水路抵达了印度、中国、日本,难道也要赋予他“发现者”和推进“人类文明”的盛誉?在我看来,哥伦布应该是第一位将欧洲与美洲大陆以海上通道的方式联通起来的人,哥伦布吹响的是殖民者的进军号。
——乌热尔图《发现者还是殖民开拓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哥伦布进行大西洋探险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判断哥伦布明确提出了一个征服美洲的什么战略。
(3)材料三和材料四各是如何评价哥伦布的美洲之行的?
(4)针对材料三、四对哥伦布的不同评价,你赞同谁的观点?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如果谁的观点也不赞同,不妨说说你的观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倒。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
材料一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倒。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現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据(美)诺受・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以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
3.
步入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些急剧的变化。
(1)“1500年前后”推动资本主义从欧洲向外界传播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该事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世界经济地位。
(3)据材料二、三概括促进世界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途径。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前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材料一 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些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经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新的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的通讯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随着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到来,资本输出成为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列强最终将世界瓜分完毕。——摘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请回答:(1)“1500年前后”推动资本主义从欧洲向外界传播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该事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世界经济地位。
(3)据材料二、三概括促进世界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途径。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前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2.单选题- (共23题)
4.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教皇发挥重要组织作用 |
B.宗教狂热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 |
C.教会蜕变成了殖民机构 |
D.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
5.
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A.圈地运动的进行 |
B.石油工业的发达 |
C.蒸汽动力的应用 |
D.电器的广泛使用 |
6.
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出现,但这些工厂却有着共同的局限。这种“局限”直接导致了
A.工厂制度的诞生 |
B.火车机车的创制 |
C.蒸汽机改良和应用 |
D.机器制造业的兴起 |
7.
马克思说:“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在前一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由此可见,工厂制度区别于工场手工业的本质特点是
A.使用机器大生产 |
B.工人参加集体劳动 |
C.生产资料私有化 |
D.工人的受剥削程度 |
8.
19世纪中叶,欧洲一位农民的以下这番具有讽刺意味的感想,在海外的千百万农民中一再引起共鸣。这反映了当时海外的农民


A.对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极为不满 |
B.没有看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 |
C.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现状极为不满 |
D.没有看到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进步 |
10.
1888年9月12日,一份报纸对一项发明的描述:“一辆三轮马车在街上行走,前边没有马,也没有辕杆,车上只有一个男人,马车在自己行走。”也有人称为“散发着臭气的怪物”。为马车提供动力的是
A.车上的人 |
B.蒸汽机 |
C.内燃机 |
D.电动机 |
11.
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对材料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A.技术革命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
B.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加强 |
C.统一的世界市场正初步形成 |
D.推动了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
12.
(题文)《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印度、加勒比海以及北美都在1756~1763年发生战事,欧洲人、亚洲人和美洲土著人都卷入了这一场“七年战争”。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一场帝国大战。这场战争( )
A.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开拓市场的表现 |
B.直接导致了法国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 |
C.与北美反抗英国统治的战争同步进行 |
D.为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
13.
(题文) 1500~1600年间欧洲小麦年产量变化不大,但以黄金计价的小麦价格上涨极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后黄金大量流入欧洲 |
B.工业革命引起技术进步 |
C.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关系改变 |
D.经济危机引起物价上涨 |
14.
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1850年,英国蒸汽机产生的能量占欧洲的一半以上;1848年,英国的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这表明英国
A.成为世界工厂
B.建立“日不落”帝国
C.成为欧洲经济大国
D.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A.成为世界工厂
B.建立“日不落”帝国
C.成为欧洲经济大国
D.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15.
“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获得了建立商埠的许可,到16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在西非和东亚之间建立50多处贸易商埠。”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人 |
B.西班牙人 |
C.荷兰人 |
D.英国人 |
16.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19世纪上半期,英国积极倡导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要求降低关税,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英国是最早确立民主制度的国家 |
B.英国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海外市场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
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17.
1820年前后英国已出现一批专门制造机器的厂家,有专门的技术工人,生产相同型号的零部件。这主要反映了
A.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B.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 内燃机的广泛推广
D. 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A.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B.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 内燃机的广泛推广
D. 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18.
《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谁的?
A.迪亚士 |
B.哥伦布 |
C.达·伽马 |
D.麦哲伦 |
19.
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达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A.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 |
B.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
C.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 |
D.给美洲带来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 |
20.
新航路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由于
A. 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 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
C. 证明了地圆学说 D. 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
A. 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 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
C. 证明了地圆学说 D. 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
21.
“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共同扩张的结果,是双重扩张。换言之,没有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要求,就没有地理大发现;但若没有国王和政府的领导、支持及贵族的参与,同样也不会有地理大发现”。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说法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是( )
A.新航路开辟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结果 |
B.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欧洲封建统治的巩固 |
C.新航路开辟促成欧洲反天主教会力量联合 |
D.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率先支持探险 |
22.
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A. 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 此次航海路线是向东横渡太平洋
C. 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 此次航海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 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 此次航海路线是向东横渡太平洋
C. 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 此次航海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5.
“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
A.英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
B.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
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