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3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3117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3年3月4日,刚刚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的罗斯福要求国会授予他“一件惟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3月8日,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凡2月1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周一为限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几小时之内,各地银行门前又排起了长龙,如上周争先提款的情景一般。3月9日晚,罗斯福签署《紧急银行法》。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375名职工,印钞机全部开工。不出一周,13500家银行复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

——摘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紧急银行法》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改革的影响。

2.单选题(共2题)

2.
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
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
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
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
3.
资中筠在《美国十讲》中指出:“新政在美国历史上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作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
A.基于实际的灵活性
B.整顿措施的系统性
C.脱离理论的盲目性
D.取得成功的偶然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