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三种现代化模式比较
材料二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运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①: 。②: 。
③: 。④: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现快速工业化战略。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材料一 世界三种现代化模式比较
| 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
生产资料所有制 | ① | 生产资料公有制 | 公有制占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
工业化道路 | 先轻工业后重工 | ② | 农、轻、重协调发展 |
农业制度 | 资本主义大农场 | 集体化农庄 | ③ |
经济体制 | 市场经济体制 | 计划经济体制 | ④ |
材料二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运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
材料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表格。①: 。②: 。
③: 。④: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现快速工业化战略。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2.判断题- (共4题)
3.单选题- (共19题)
6.
厦门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前,产自江浙和福建的棉布十分畅销,但自从开埠通商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土产棉布质量的下降 |
B.洋布洋纱的冲击 |
C.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
D.交通运输的不便 |
7.
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
B.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
C.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
9.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由:“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倡导婚姻自由 |
B.反清革命 |
C.易服、不缠足运动 |
D.工业化政策 |
11.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
12.
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年这一比值降至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发生 |
B.“八字方针”的实施 |
C.“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
13.
《齐民要术》记载,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比同时期的西欧高出很多。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 |
B.刀耕火种 |
C.精耕细作 |
D.兴修水利 |
17.
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全球化进程开始。“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是指
A.商品经济开始形成 |
B.资本输出成为主要形式 |
C.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 |
D.美国殖民扩张时代开启 |
20.
《二刻拍案惊奇》记载当时社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从侧面反映出
A. 汉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政策 B. 唐朝商人取得了自由民地位
C. 明清时期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 明代的商人地位在不断提高
A. 汉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政策 B. 唐朝商人取得了自由民地位
C. 明清时期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 明代的商人地位在不断提高
22.
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表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
23.
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惊破了古老中国的天朝大梦,中国面临着“千古未有之变局”。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中国开启了艰难的近代化探索历程,这一历程始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清末“新政”
D. 新文化运动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清末“新政”
D. 新文化运动
24.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判断题:(4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