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3026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豪强,以为私属。贷其种食,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罄输所假,常患不充。有田之家,坐食租税。贫富悬绝,乃至于斯。”

——唐《陆宣公全集》卷二十二

材料三 我们再问: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其答复则是“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中国是大陆型国家,重农抑商已久,是传统政策,重生产而不重分配。不仅整个领域自给自足,而且各府县也要遍种桑稻。加以中央集权,长期实行科举取士,使中国这个国家与社会表现出它独特的性格,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也要根据这个高层机构之需要而调整。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1)据材料一,概括管子对农商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主要目的。
(2)材料二中“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反映出什么现象?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农民的处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表(1860~1900年)
年份
位次
1860年
英国法国美国德国
1870年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90年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1900年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

2.单选题(共12题)

3.
关于“哥伦布大交换”说法最为正确的是

16世纪左右的“哥伦布大交换”
A.不利于新世界的发展
B.只是农作物的交换
C.使新旧世界更加疏远
D.促使两个文明的交流
4.
中国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是哪一政策
A.整顿金融银行业
B.发动蓝鹰运动
C.推行以工代赈
D.社会福利政策
5.
下表是1913—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
总产值(按1926/1927年度价格计算)(亿卢布)
102.51
14.10
77.39
110.83
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100)
100
13.8
75.5
108.1
 
对表格分析正确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初见成效
B.市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手段
C.苏联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
D.苏联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6.
1944年,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有经济学家认为“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绕着美元转。”根据材料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理解正确的是
A.体系加强了国际货币合作
B.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C.促进二战后经济恢复发展
D.促进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建立
7.
唐朝诗人王建诗云:“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由此可知,唐代
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B.城市市坊制度打破
C.专制制度有所松弛
D.城市夜市比较繁荣
8.
成书于清朝的《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引《苏州府志》中的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记载反映出苏州
A.劳动力很缺乏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商业经济发达
D.纺织业居全国前列
9.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既廉,民间之买卖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棉土布……不能出口”,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洋布开始畅销中国
B.鸦片战争促使洋布传入中国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东南沿海商品经济逐渐萧条
10.
1937年8月,上海等地重要工厂在国民政府组织下开始迁往内地,共有448家民族资本内迁到大后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一举措的直接结果是
A.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中国民族工业布局改变
11.
侯永禄是陕西合阳的一位普通农民,1958年8月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和雷文现去双王乡八里店看了植棉能手张秋香的棉花。棉株已有5尺高,每株已长出了十七八个棉桃。每亩4700株棉花,标牌上的指标却竟是亩产籽棉7600斤,真惊人!”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进行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2.
中国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到,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这种耕种方法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13.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十分精美”,材料中描绘的手工业形式是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14.
下表中,中国面粉业迅速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
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表
年份
厂家数
资本数额(元)
1911
40多家
600多万元
1919
120多家
4500万元
 
A.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B.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