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重庆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2021级学生在2018年开展了一次黑板报大赛,其主题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展开,以下是同学们的板报节选:
材料一.在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出现了邓小平同志的画像,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1986年邓小平同志的画像又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封面的标题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
材料二.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杨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封闭自守……只有打开关闭几个世纪的国门,中国才能获得未来的发展。
材料三.深圳建特区,搞开发,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开放资金从哪里来?在酝酿建立特区时,邓小平就明确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为了解决钱的问题,深圳人想到了将土地出租给外国人的办法。
(1)请问材料一中的新时代指的是什么?“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主义”表明当时的中国面临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说说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中国历史上从什么时候开始关闭国门,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3)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邓小平为什么说“中央没有钱”。请问当时深圳的“土地出租”和旧中国的“租界”有什么不同?
重庆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2021级学生在2018年开展了一次黑板报大赛,其主题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展开,以下是同学们的板报节选:
材料一.在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出现了邓小平同志的画像,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1986年邓小平同志的画像又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封面的标题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
材料二.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杨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封闭自守……只有打开关闭几个世纪的国门,中国才能获得未来的发展。
材料三.深圳建特区,搞开发,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开放资金从哪里来?在酝酿建立特区时,邓小平就明确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为了解决钱的问题,深圳人想到了将土地出租给外国人的办法。
(1)请问材料一中的新时代指的是什么?“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主义”表明当时的中国面临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说说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中国历史上从什么时候开始关闭国门,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3)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邓小平为什么说“中央没有钱”。请问当时深圳的“土地出租”和旧中国的“租界”有什么不同?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人类“0.01%的时间里”创造了“97%的时宫”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美国“左右”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请说明美国能够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根本原因。
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在人类历史上,从旧石器时代到公元2000年的250万年间,人类花了99、4%的时间,即到15000年前,世界人均GDP达到了90国际元(这是按照190年国际购买力核定的一个财富度量单位)。然后,又花了0.59%的时间,到公元1750年,世界人均CDP翻了一番,达到180国际元。从1750年开始,到2000年,即在0.01%的时间内,世界的人均GDP大概增加了36倍,达到6600国际元。换句话说,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的250年—也就是0.01%的时间里创造的。——张维迎《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
材料三 (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摘自(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是通过什么途径。(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人类“0.01%的时间里”创造了“97%的时宫”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美国“左右”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请说明美国能够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根本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不流畅)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第6条(a)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c)……此项减少棉花产量的协议应载有另一条款,即棉花生产者不得将生产棉花的土地用于生产全国出产的任何其他农产品,以供直接或间接出售
第8节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
(1)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

(2)根据材料二,分析《农业调整法》的直接目的并概括其内容。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53年至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政治因素,并说明1962年粮食产量比1961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不流畅)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摘自《清世宗实录》卷五七
材料二 农业调整法:国会的政策在于——第6条(a)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c)……此项减少棉花产量的协议应载有另一条款,即棉花生产者不得将生产棉花的土地用于生产全国出产的任何其他农产品,以供直接或间接出售
第8节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
(1)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
——摘自王春良编《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1900—1988》
材料三 1953—196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世宗认为“本末”之争的焦点。他主张以什么方式解决“本末”矛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本末”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农业调整法》的直接目的并概括其内容。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53年至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政治因素,并说明1962年粮食产量比1961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 (共19题)
4.
1930年,美国政府成立经济就业委员以指导社会经济,1931年,成立失业救济局。此外,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要求公务员一年中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缓解就业压力。这些措施
A.体现出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了有限干预 |
B.表明胡佛政府使美国经济重现繁荣 |
C.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的落实》 |
D.反映政府全面贯彻干预经济的理念 |
5.
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带动煤炭消费急剧增长 |
B.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石油危机推动天然气消费加快 |
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新能源已成为主要消费能源 |
D.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决定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6.
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联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这反映了
A.战争局势阻碍政策推行 |
B.新经济政策阻力重重 |
C.新经济政策背离了苏联国情 |
D.斯大林体制完全确立 |
7.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说明当时
A.景德镇制瓷行业开始兴起 |
B.民营手工业产品占领整个市场 |
C.景德镇全员参与陶瓷生产 |
D.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
8.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
D.夸大了斯大林模式的作用 |
9.
清朝是一个与辫发纠缠在一起的朝代,从清初入关推行“剃发留辫”到太平天国“留须蓄发”再到民国初年“剪辫易服”以及后来的“保辫会”,该变化过程
A.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
B.推动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
C.反映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
D.有利于加强民族间融合 |
10.
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抑制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由于罗斯福新政
A.与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思想相背离 |
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
C.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
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 |
11.
自1955年发行第一套全国粮票始,至1993年票证的全面退出,整整39年,小小方寸“票证”见证了多少真实的人间表情;而改革开放30年给老百姓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从此摆脱和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质匮乏时代。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国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
B.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
12.
据《卞制军政书》记载: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近年以来,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历次亏折,裹足不前。这表明当时中国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传统制茶技术的衰落 |
C.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
D.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
13.
明朝政府禁止民间织造龙凤、蟒、飞鱼、斗牛等图案,违者“工匠处斩,家口发充边军”:同时也禁止民谣“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违者首犯凌迟,籍其家产。以上规定的目的主要是
A.抑制民间手工生产 | B.维护专权统治权威 |
C.确保外贸商品质量 | D.保证政府利益垄断 |
15.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16.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
B.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
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
D.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
17.
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这反映当时
A.民族工业发展日益萧条 |
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的发展 |
C.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
D.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 |
18.
1934年,国民政府在广西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22县48村2707个农户中使用耕地3.3公顷以上的只有24户,占总数的0.9%。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当时广西地区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 |
B.个体经济形式受到压制 |
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了遏制 |
D.传统耕作方式较为普遍 |
19.
史载:“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泊地皆是。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天然淘汰矣。”轧车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己经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
B.光绪车间近代工业体系墓本建立 |
C.传统手工业受科技革命的冲击较大 |
D.轧花技术进步导致传统手工业消失 |
20.
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反映了()
A. 中国的工业迅速向近代化转变
B.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C. 中国富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敌视
D. 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源自战争的失败
A. 中国的工业迅速向近代化转变
B.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C. 中国富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敌视
D. 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源自战争的失败
21.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国内外生产总值的比值。阅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

①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世界
②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
③对外开放战略成效显著
④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①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世界
②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
③对外开放战略成效显著
④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