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补习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2872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井田制下的公田、私田,都归村社劳动者耕种,公田收获租税交给贵族,私田收货供劳动者维持生活。由于开垦荒地扩大了私田,加上战争等原因,投入公田的劳动量减少,使得公田耕种不善,甚至一片荒芜。于是,贵族统治者逐渐放弃以公田收获作为租税的剥削方法,实行“履亩而税”。就是不在区分公田、私田,丈量全部土地,按照全部耕地数量征税,这样贵族统治者的收入大大增加,所以“履亩而税”的方法先后被各国采用。田赋制度的变化引了一系列相关变化。
——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春秋以前,官僚位在贵族之下,类似于后世的管家和管事,一般不参与国家政务。进入春秋时代,连绵不断的外部战争和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以及土地分配,工商管理,赋税征收等繁杂的经济事务,都需要国家处理,这促使了官僚集团的产生。战国时代,内政和外交事务剧增,官僚队伍迅速壮大,并逐渐形成了稳定而系统的制度。官僚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军功,二是文士,三是宗室贵族,前两者是主体,后者居于次要地位。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
2.
   材料 汉初经过严重的战争创伤,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百业凋敝,民生艰难。政府将铸币权下放到私人手里,借助民间和市场力量自行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些钱币没有统一的标准、样式和重量,信用度很差。还有一部分人借铸币牟利,在造币过程中掺杂造假,任意减重,大量滥造,导致恶钱泛滥,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在汉朝开国时的62个郡中,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的只有区区15个郡,盛产铜矿的地区很少,反而是南方的吴楚与大藩国铜山盛布,中央政府铜料缺乏,也大量铸造耗用铜材量少的轻钱,更使货币市场混乱不堪。汉武帝凭着文景时期的积蓄,开始了对匈奴的长期战争,造成国家财政支出大增,经济陷入严重困难的险境。汉武帝不得不进行币制改革。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废除所有旧币,销毁各郡国铸钱,由政府统一铸造新的“三官五铢”钱。通过这次彻底的货币改革,汉朝的币值稳定下来。

——摘编自张金一《最美的中国文化:汉半两到五铢钱的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作用。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金观涛曾将社会结构规定为某一社会中由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或称意识形态结构)互相偶合而成的形态稳定的组织系统。如下图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社会与社会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使图示符合材料描述。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共11题)

4.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自给自足B.土地私有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
5.
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
C.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
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6.
故宫博物院举办三星堆文物展,在展出的古文物里,最受瞩目的是过去未曾出土、造型特殊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提供我们对古代青铜文明的深入认识。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青铜农具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
B.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青铜器种类繁多,不分阶层,普遍使用
C.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由此可以推论中国古代文明是多元发展的
D.三星堆展出的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是由单一文明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
7.
唐朝商业有较大发展,出现了:水市、山市、村市、草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槐市、鬼市等。这表明唐代
A.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取消
B.农村商品市场明显增多
C.专业化的市场已经出现
D.政府对市场有严格管理
8.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反映出
A.农耕经济的普遍性
B.唐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文明发展的开放性
D.唐代“西学东渐”趋势的出现
9.
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陕北地区主要以祭祀掌管行云布雨之权的龙王为主,杭嘉湖地区则以祭祀蚕神嫘祖较为普遍,闽广地区一般主要供奉保佑海上平安的妈祖。这种现象反映了
A.迷信思想影响经济发展
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
C.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民间信仰信众具有广泛性
10.
下面是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所记载的关于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的部分截图,该截图内容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
A.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C.手工业生产规模大
D.无须同外部市场发生联系
11.
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A.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B.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
13.
我国西北地区很早就有植棉织布的历史。《梁书》卷五十四中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多草木(指棉株),草实如茧……国人多取织以为布”。1960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309号墓葬则发现了同时期的借贷棉布和锦的契约。上述材料表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D.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14.
下面是唐宋时期使用雕版印刷书籍的有关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唐末益州始有墨板,多术数、字学小书。
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
尝见吴蜀之人,鬻印板文字,色类绝多,终不及经典,如经典校定雕摹流行,深益于文教矣。
北宋《册府元龟》
国初印板止及四千,今仅至十万,经史义疏悉备。……今士庶家藏典籍多矣。
《宋会要》
 
A.雕版印刷书籍始于唐末益州
B.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已臻完美
C.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D.宋代鼓励民间印刷各类书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