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路萌芽于先秦,正式开辟于秦汉,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港成为始发港,远航印度洋,引发了以佛教、作物新品种为中心的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唐五代为其兴盛时期,广州为世界性大港,中外商贾云集。宋元时期海上丝路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取得主港地位,并与阿拉伯世界建立起密切的商贸关系;还产生了海神妈祖崇拜,占城稻种由丝路传入中国,因而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土地利用格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材料一 海上丝路萌芽于先秦,正式开辟于秦汉,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港成为始发港,远航印度洋,引发了以佛教、作物新品种为中心的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唐五代为其兴盛时期,广州为世界性大港,中外商贾云集。宋元时期海上丝路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取得主港地位,并与阿拉伯世界建立起密切的商贸关系;还产生了海神妈祖崇拜,占城稻种由丝路传入中国,因而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土地利用格局。
——摘编自司徒淌纪、许桂灵《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3世纪末历泉州时,盛赞那是ー个“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国际化大都市。唐宋以来,作为“天下货仓”的泉州制桐港,与东亚的高丽、日本,南亚的南洋诸国,以及波斯、阿拉伯半島及东非地区,都有商船贸易往来。泉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海外输送茶、丝绸,中国工艺技术,通过民间互动传播儒家、道家思想。海上丝绸之路深刻地影响着沿线国家和地区,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许多国家崇尚中国器之风盛行,日本和英国先后形成茶道文化和下午茶文化。——摘编自林华东《利益驱动,文明交汇——海上丝路的文化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固。(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理学家的目标主要不在求自然之真,而在求自然之善。他们所认可的“知”,是指在德性制约下的伦理理性或道徳理性。朱熹教导弟子说:“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后来王阳明也对道德理性之外的事实认知采取贬抑的态度:“大端惟在复心体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与论也。”
材料 宋代理学家的目标主要不在求自然之真,而在求自然之善。他们所认可的“知”,是指在德性制约下的伦理理性或道徳理性。朱熹教导弟子说:“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后来王阳明也对道德理性之外的事实认知采取贬抑的态度:“大端惟在复心体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与论也。”
——摘编自黄鸿春《从文化史看中国古代科技向近代发展的艰难》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注意: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10题)
3.
同学们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
C.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 |
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4.
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
A.“说话”成为宋朝世俗文学主流 |
B.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
C.城市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
D.传统礼教受到较大冲击 |
5.
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①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③柜坊、飞钱开始问世
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
①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③柜坊、飞钱开始问世
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6.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券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被称为“交子”。由此可推断,交子
A.促进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
B.阻碍经济重心南移 |
C.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D.推动中外经济交流 |
8.
北宋统一后,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由此推知,宋代
A.城市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
B.海外贸易日益兴盛 |
C.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 |
D.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
9.
宋代活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D.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
10.
“元代杂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的文学较广泛而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扩充和提高了宋代话本在这方面开拓的新领域。这说明元杂剧
A.代表贵族化的文学取向 | B.取材和用词较通俗 |
C.更符合下层民众的心理 | D.超越了宋词的地位 |
11.
辛弃疾一生有坚定的抗金信念,然而由于不被统治者重视,他力求从抑郁中解脱,其词表现出追慕庄周、寄情山水的倾向。材料可用来说明
A.辛词创作日趋消极出世 |
B.词作与时势有密切关系 |
C.政治失意导致词风转型 |
D.辛词对抗金有重大影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