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随堂练习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275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6

1.单选题(共8题)

1.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地区
时间
北方
南方
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万户
北宋
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
C.经济重心南移
D.苏杭生活富足
2.
同学们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C.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
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
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佃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成租和定额租。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C.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推动
4.
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
A.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5.
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6.
陆游在《稽山行》中写道:“村村作蟹椴(簖),处处起鱼梁。陂放万头鸭,园履千畦姜。”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农村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7.
《“南海一号”:还是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这段材料表明()
A.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转型B.宋瓷提高了当地的生活质量
C.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进步D.宋瓷密切了两地的友好关系
8.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