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南京六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262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0/7/9

1.判断题(共1题)

1.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正确与错误分别用“正确”和“错误”表示)
1.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城市。经济中心南移后,长江流域的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繁华的大都会,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2.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
3. 民国成立后,资产阶级首次提出“废止缠足”并主张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4. 1922年,苏俄农民瓦西里在交纳了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不远处的集市上出售,当地官员没收了他的余粮,并处以巨额罚款。
5.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单选题(共9题)

2.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3.
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
B.市场经济
C.小农经济
D.计划经济
4.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所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圈地运动的推行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5.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C.资本家加强了对生产价格和市场的控制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6.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的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造船技术的进步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7.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8.
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
9.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文革”以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C.在全国统一废除农业税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选择题(共2题)

11.

香蕉苹果树上的枝条上嫁接红富士苹果树的芽,该芽长成的枝条结出的果实是(   )

12.有人把一块关玉献给子罕,子罕不接。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 “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