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一中2018-2019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B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260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彼所需于中国者,向只丝茶两种;近年外洋皆讲求种茶、养蚕之法,出洋丝茶渐减,愈不足以相敌。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则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转移于无形者。是以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主张兴办民用工业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原因。
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整个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情况简表
原料来源
半成品加工
假发制造
包装材料
组装地点
中东国家
中国台湾地区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材料二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
规模示威,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开启这一趋势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闻反映了什么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的观点。

2.单选题(共21题)

3.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4.
根据下列图表判断以下论断错误的是
区域
西汉
唐(752)
南宋
明朝
总人口
人口
密度
总人口
人口
密度
总人口
人口
密度
总人口
人口
密度
黄河中下游地区
 
38256
 
42.8
 
28898
 
32.3
 
47541
 
53.2
 
21217
 
30.4
淮河地区
7871
15.2
12137
23.4
23650
45.6
39275
75.7
 
A.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呈下降趋势,江淮地区人口呈上升趋势
B.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表中变化有密切关系
D.到明朝时,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5.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自元代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它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黄道婆的杰出贡献在于
A.发明缂丝技术
B.开始养蚕缫丝
C.改变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D.推动棉纺织业发展
6.
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同一朝代的是
①“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②“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③“……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④“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7.
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铁犁牛耕B.重农抑商C.小农经济D.闭关锁国
8.
官营手工业在我国手工业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它被私营手工业取代主导地位是在
A.唐朝B.明朝C.元朝D.宋朝
9.
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这反映了
A.传统的自然经济形式
B.农业生产水平的发达
C.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统治者注重节俭治国
10.
王安石在关于风俗的论议中谈到:“……兼并之家多。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造成当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井田制遭到破坏
B.均田制的实施
C.均田制开始遭到破坏
D.“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11.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冶铁
C.纺织
D.制瓷
12.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棉、麻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13.
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
14.
关于中国古代的纸币“交子”的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子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通
B.其出现完全取代了其它的货币
C.交子最初由北宋政府发行的
D.其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5.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16.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儿歌中的“集”在宋代应属于
A. 城市
B. 都市
C. 草市
D. 夜市
17.
现代史学界的不少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起,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世界从关注亚洲转向关注欧洲
18.
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B.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实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
D.收回利权斗争的推动
19.
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建,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还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有“中国第一厂”之誉。对其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政治体制变革
B.引进传播启蒙思想
C.推动近代教育发展
D.有效抵御了列强侵略
20.
白吉尔在《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年)》中说:“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导致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有
①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
②“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③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官僚资本的迅猛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1.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表明洋务运动
A.增强了封建统治力量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D.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2.
80年代初期农村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这反映出
A.下放权力解放了生产力
B.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兼顾各方利益
D.土地流转有利于致富
23.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3.选择题(共5题)

24.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这些是2017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它们共同反映了(   )

25.

直接写出得数。

0×53={#blank#}1{#/blank#}        

66÷6={#blank#}2{#/blank#}               

60×2={#blank#}3{#/blank#}           

48÷4={#blank#}4{#/blank#}

0÷9={#blank#}5{#/blank#}             

606÷6={#blank#}6{#/blank#}             

60÷2={#blank#}7{#/blank#}         

408÷4={#blank#}8{#/blank#}

26.如图所示是妈妈为子涵同学准备的营养早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7.如图所示是妈妈为子涵同学准备的营养早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8.如图所示是妈妈为子涵同学准备的营养早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