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252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9/2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民间传说《天仙配》的故事有句戏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可谓家喻户晓。
材料二 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风俗考》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二,判断在当时苏州的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种什么性质的生成关系?从材料二中找出你判断的依据。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一种一战期间创造“空前”丰厚利润的时代背景。

2.单选题(共14题)

2.
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l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
3.
据《吕氏春秋·上农》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主要得益于
A. 井田制的实行
B. 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
C.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4.
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它反映的经济形式是
A. 自然经济 B. 商品经济
C. 市场经济 D. 计划经济
5.
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主要来源于( )
A.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
B.商朝人善于经商
C.商鞅变法的规定
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6.
“朕(雍正)观四民,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在此雍正主张
A. 盐铁官营 B. 重农抑商
C. 农商皆本 D. 八股取士
7.
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A.英国B.荷兰
C.法国D.德意志
8.
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
A.机器制造业B.电力工业C.石化工业D.汽车工业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发明是
A. 蒸汽机
B. 内燃机
C. 发电机
D. 计算机
10.
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官僚资本主义形成D.洋务企业宣告破产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B.是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C.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相适应D.又恢复到合作化以前的土地所有制
12.
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13.
以下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B.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14.
创刊于1949年的《厦门日报》是中共厦门市委机关报。该报在1978年报道的新闻中有可能涉及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15.
大众传媒的发展非常迅速,现在正在崛起的媒介是
A.印刷媒介B.电波媒介
C.互联网媒介D.电视媒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