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251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1

1.综合题(共3题)

1.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舞台上的焦点,两国关系一波三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一(签暑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是经济的,联合起来,共同对敌……
——1942年1月《联合***前往迎接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未和我握手一-25年没有交往了啊!”
——摘编自尼克松回忆录《领导者》
材料三北京时间2018年3月23日,美国宣布将对6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并对中国实行贸易限制
——摘编自《中国网》
(1)材料一所述《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组织的建立?美国和中国是否同属于“签署国”?
(2)材料二所说杜勒斯的失礼,与当时美国推行的哪一政策有关?而双方握手标志着什么?
(3)材料三所指美国的做法与当今世界哪一经济趋势相违背?综上所述,我们应如何应对?
2.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又极大地影响着城市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东北部城市的繁荣为西部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由于运输条件改善,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贸易、商业发展迅速等因素,东部向西部移民进程加速……西部一分剩余农业劳动力来到城市找工作,成为推动西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董革非著《美国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图120世纪初,有轨电车在世界各地曾经得到极大的发展

图2旧上海街头的有轨电车
材料三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日本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完成了汽车普及化。到1992年7月,日本各类汽车的总拥有台数已达到6000万台,不但导致空气污染,而且交通拥堵日趋严重。
——摘自李蓉蓉、郭惠斌等着《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与哪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及广泛使用有关?依据材料一,概括“运输条件改善”对推动美国西部城市发展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20世纪初哪种交通工具在城市得到广泛使用?这种交通工具以什么新能源作为动力?这种新能源的广泛使用说明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日本取得的哪些经济成就推动它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到70年代中期完成了汽车普及化”?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空气污染,而且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带给我们的启示。
3.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材料二 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四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材料一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写出一个“上一轮争夺”期间成立的“帝国主义联盟”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4)材料三中,“国际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局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因素有哪些?
(5)材料四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2.选择题(共16题)

4.
下图为某老师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板书。图中①②处应该是(  )
A.①德国进攻波兰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B.①来克星顿枪声  ②萨拉托加大捷
C.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凡尔登战役D.①攻占巴士底狱  ②滑铁卢战役
5.
以下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了
项目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A.美德经济迅速崛起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英法国际地位下降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6.
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主要是指牛顿
A.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B.提出了相对论
C.发明了电灯
D.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7.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20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主要目的是(  )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国家干预经济B.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
C.兴建公共工程D.增加就业、缓解危机
8.
下图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造成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内战B.第一次世界大战C.经济大危机D.美苏“冷战”
9.
下图为罗斯福新政时实行的一项措施,该措施
A.恢复了银行信用
B.弥补了农业损失
C.加强了政府调控
D.提供了就业机会
10.
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法西斯暴行B.纳粹的暴政C.战场的残酷D.种族的灭绝
11.
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这一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日军进犯卢沟桥B.德军入侵波兰
C.日军偷袭珍珠港D.德军入侵苏联
12.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近20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
A.日本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3.
学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诺曼底登陆”“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内容后,王刚同学有些新的认识。其之一就是
A.大规模登陆作战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
B.国际合作是谋求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
C.德日法西斯投降后世界永无战争威胁
D.妥协退让会增长国际邪恶势力的气焰
14.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反映了二战时期诺曼底登陆的情景。对诺曼底登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开辟了欧洲第一战场
B.法西斯德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导致了意大利的率先投降
15.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以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协商,军事上互相配合,物资上互相支持,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材料中的“联合国家”指的是
A.国际联盟
B.欧洲联盟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D.联合国
16.
这个协定签订后,自德国返回伦敦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机场上挥舞着协定,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但是,不到两年,英国就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这个协定”是
A.《九国公约》B.《慕尼黑协定》C.《双十协定》D.《巴黎协定》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技的运用(坦克、潜艇和飞机)和军队的数量一样,都在急速增长,战争结果表明,能够在先进装备上花费更多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这段话强调了
A.军队数量决定战争成败
B.科技影响战争结果
C.团结是战争决胜的关键
D.战争阻碍社会发展
18.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不能成立的是
 
史实
结论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后和平的体系
B
希特勒上台扩军备战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
罗斯福新政
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
雅尔塔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新点
 
A.A
B.B
C.C
D.D
19.
51年前,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3个组织的理事会及其执行机构合并,组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A.挑战美苏两极格局
B.促进“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C.对抗华约组织
D.重振西欧雄风,提高国际地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