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一模)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2473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三)新闻报刊与近代中国

材料一: 孙诒让(后来的经学大家,温州读书人)从光绪十三年(1887年)起就开始订阅《申报》和《万国公报》。张棡(温州读书人)则是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已有定期阅读《申报》的习惯。

——瞿骏《清末上海对江浙地方读书人的文化辐射》

材料二: 墨海书馆(1843年由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现代出版社)采用铅字活字和新式的滚筒印刷机,实现了机械化印刷,速度远远超过传统木刻印刷,一台印刷机一天可印50000个双面页。其最初半年的印刷量便轻易超越从前手工机器的全年产量,达到338万余页。

1872年4月创办的《申报》(英国人创办)每份八文钱(当时乘坐人力车一段短途车费尚需一百文铜钱),初创时销量只有600份,创刊四个月后,仅上海日销量就达3000份之多。

——李江《晚清现代印刷技术的输入及其影响》

材料三: 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出版于1894年,次年严复即选择此书予以及时地译述。1896年,此书开始以抄本的形式在其师友圈子中流传。然而,此种仅以抄本在朋友间传阅的方式毕竟限于较为狭小的圈子。《天演论》在《国闻汇编》(《国闻报》副刊)上以连载的方式首次公开发表,标志着其传播模式突破了人际关系的限制,而发展到大众传播,这显然是一个重大转折,是进化论风靡全国的真正开端。

——陈其泰、刘永祥《天津〈国闻报〉与晚清新思想的传播》

材料四:

中国近代报刊相关数据表

时期

1895年前

1895-1898年

1898(政变后)— 1913年

1914年—“五四”时期

数量

15家

(除港澳)

60家

487家

840家(据中国年鉴)

1134家(据申报)

名称

举例

字林西报(英文,1850年英国商人)/万国公报(1868年美国传教士)/申报

中外纪闻/

强学报/
时务报/
国闻报

立宪保皇派1898—1902年日本:清议报/新民丛报(康梁主办)1902—04年国内:大公报/时报 革命派1900—07年:

日本:游学译编/大陆/湖北学生界/江苏/浙江潮/民报;
上海:苏报/国民日报/警钟日报/中国女报 (秋瑾主编)/女子世界
综合性:东方杂志(190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办)

青年杂志(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新潮

 

——根据现行高中教材及瞿骏《清末民初读书人是怎么交朋友的》整理

(1)据材料四,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有何趋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与所学,报刊的发行与阅读会给当时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300—500字左右)

2.单选题(共4题)

2.
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A.民主运动的推动B.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3.
“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谁的著作
A.狄德罗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传播的最重要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体西用C.进化论D.马克思主义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