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立民在《中国法制史》中说:“先民劳动、生息、繁衍的这块大陆,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西南则是极其险峻的青藏高原。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还知之甚少。"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有要求“均平”的伦理文化,商业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时刻威胁小农社会均平、宁静、停滞的生活伦理。孔子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韩非子曰:“其商工之民,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对任何工商业,只要发现其稍有利可图,会收归官营,禁止私营,保证国家对资源垄断权。桑弘羊云:“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流放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泽之中,成奸伪之业,遂明党之权”。清朝雍正帝说:“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耕稼一人。
(1)据材料及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2)据教材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古代抑商的具体方式。
(3)探究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是有利还是有弊,或是利弊参半,还是不同时期各有利弊?
(4)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材料:王立民在《中国法制史》中说:“先民劳动、生息、繁衍的这块大陆,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西南则是极其险峻的青藏高原。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还知之甚少。"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有要求“均平”的伦理文化,商业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时刻威胁小农社会均平、宁静、停滞的生活伦理。孔子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韩非子曰:“其商工之民,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对任何工商业,只要发现其稍有利可图,会收归官营,禁止私营,保证国家对资源垄断权。桑弘羊云:“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流放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泽之中,成奸伪之业,遂明党之权”。清朝雍正帝说:“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耕稼一人。
(1)据材料及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2)据教材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古代抑商的具体方式。
(3)探究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是有利还是有弊,或是利弊参半,还是不同时期各有利弊?
(4)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而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已为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所证实。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主要的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变化着。
——摘自《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2: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3:1949年之后的2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从10.64%增长到18%,仅仅增长了7.36%。1978~1986年,城市化率从17.6%上升到24.5%。到2001年,城市化率上升到37.37%。社科院研究报告称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3.9%。
(1)15世纪英国农业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试以英国为例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2)材料2的图中显示,美国的城市化速度的顶点出现在1870年前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城市化进程有一次急剧加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原因。
(3)材料3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什么特点?
材料1: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而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已为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所证实。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主要的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变化着。
——摘自《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2: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3:1949年之后的2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从10.64%增长到18%,仅仅增长了7.36%。1978~1986年,城市化率从17.6%上升到24.5%。到2001年,城市化率上升到37.37%。社科院研究报告称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3.9%。
(1)15世纪英国农业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试以英国为例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2)材料2的图中显示,美国的城市化速度的顶点出现在1870年前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城市化进程有一次急剧加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原因。
(3)材料3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什么特点?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才颁布奖励实业的措施,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二(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
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请回答:
(1)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才颁布奖励实业的措施,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二(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
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请回答:
(1)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吴承明:《近代国内市场商品量的估计》
综合表一、表二,从ABCD中任选一个角度提取有关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并加以简要说明。(要求:信息完整,分析准确,史实正确。)
材料

——摘编自吴承明:《近代国内市场商品量的估计》
综合表一、表二,从ABCD中任选一个角度提取有关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并加以简要说明。(要求:信息完整,分析准确,史实正确。)
2.单选题- (共16题)
5.
在一份国际文件中有如下表述:“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该文件签署的时间和地点应为
A.1949年,美国华盛顿 |
B.1961年,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
C.1989年,澳大利亚堪培拉 |
D.1992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 |
6.
《林居漫录》中提到: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
C.封建制度的衰落 |
D.受平等思想的影响 |
8.
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这表明宋代
A.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 |
B.小农经济遭遇冲击 |
C.重农抑商观念不断强化 |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
9.
如图表明古代中国历史上共有四个寒冷期,分别为:西周寒冷期、东汉南北朝寒冷期、两宋寒冷期和明清寒冷期。气候的变迁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A.温暖期比寒冷期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
B.寒冷期造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大分裂 |
C.明清两朝的兴衰深受到当时气候的影响 |
D.气候变化影响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
10.
《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其中“轻田租”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破坏严重 | B.西汉政权建立 |
C.阶级矛盾尖锐 | D.米粮价格高 |
11.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
A.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 |
B.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
C.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 |
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
13.
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B.美国在贸易领域反超英国 |
C.英国技术更新缓慢 |
D.美国掌握了世界贸易霸权 |
14.
“19世纪是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在深度和广度上高歌猛进的时期。”据此可知
A.民主政治有深入的发展 |
B.技术进步是工业革命的核心 |
C.工业发展影响民主程度 |
D.政治民主化程度决定工业化程度 |
16.
(题文)“三百年前爆发了工业革命,摧毁了古老的社会,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第二次浪潮文明。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制度,……把一切事物集中组织起来……”其中,它“把一切事物集中组织起来”的方式是 ( )
A.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 |
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
C.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逐步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
D.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
17.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右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由此不能说明
A.英国科技创新技术已落后美德 |
B.德国军工技术较为发达 |
C.中国还没有创立民族工业 |
D.美国电力新兴工业处于领先水平 |
18.
下表是1913——1920年间中国轻纺业工厂数量的变化表。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受帝国主义压制手工业发展缓慢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快速发展 |
C.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的发展 |
D.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
19.
某学者发现,江南制造局翻译了一批蒸汽机专著,有相当的群体阅读过这批书籍。在19世纪晚期,这批书籍被分别收录入西学丛书,并流传到日本。这表明该批译著
A.有利于培养各种洋务人才 |
B.开启学习西方器物的历程 |
C.东传日本发挥了更大作用 |
D.有利于促进东亚的近代化 |
20.
(题文)1844年,米切尔先生曾将各种质料的中国土布样品寄到英国去,并且注明其价格。有人告诉米切尔先生,按照他所列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不能生产那种布匹,更不能把它运往中国。这说明
A.英国生产的布种类单一 |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违背价值规律 |
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然具有生命力 |
D.中国闭关政策没有质变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