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2113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现代经济”是指运用现代科技于生产活动的经济社会,在现代经济展开以前的经济称为“传统经济”。
中国之采用现代科技从事生产活动,始自19世纪中叶之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及与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诚属不幸;但就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开放较多的口岸与外国贸易也使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借此与西方接触的增加,也使西方的现代科技得以传入,而用之于中国工矿交通各方面的发展。清末70年的经济也因而得以较快速地转型。尽管此一时期的一切活动距“现代经济”的目标仍然甚远,但毕竟跨出了一步。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的。
(3)围绕材料三,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
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以下三“新”就是其中的代表
材料一 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 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
材料三 中国之“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措施的作用。
(2)材料二中列宁提出“国家建设要关注农民利益”的观点,结合俄国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该观点。
(3)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出不断发展深化的趋势。依据材料三所提示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2.单选题(共7题)

3.
上图是创作于1947年的美国漫画。篮球上写“Marshall Plan”,篮框上写着“European Recovery”。按照篮球术语,球员斯大林在这一局势中的应对“战术”是
A.接力传球
B.发出篮球
C.接球投篮
D.防守反击
4.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白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白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5.
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今开封)旧俗,在门前挂驴灯;茶馆则学北方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吃笼饼、蒸饼时习惯于先去皮,原本是因北地风尘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这表明北方人南迁
A.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带来生活习俗交融
C.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D.促进政治中心东移
6.
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闵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说明
A.明朝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又回到北方
C.明朝区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D.中国古代南北经济格局的改变
7.
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在下列哪一唐诗中得到反映
A.云烟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B.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
8.
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者的创造力受到束缚
B.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
C.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和推广
D.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
9.
张謇出任中华民国农商总长,在任职宣誓时说“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如丝茶改良制造之类,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又确有关于社会农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则经营”。这说明张謇主张
A.兴办国营企业
B.发展民营企业
C.创办实业救国
D.建立预算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