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 第3课 美苏争霸 课时练习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206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下图是反映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关系的一幅漫画

材料三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材料三中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是指什么?
(2)材料二展示的漫画反映了哪一事件?画面反映出什么问题?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苏战略核力量比较(1970年)
国家
陆基洲
际导弹
潜射
导弹
战略
核弹头
战略
轰炸机
美国
1054
656
4000
550
苏联
1300
240
1700
150
 
在“冷战”高峰时期,美、苏两国所拥有的核武器分别超过3万枚和4万枚,足以把世界毁灭数次。
材料二据统计1946~1975年期间,美国总共有19次直接或间接发出使用核武器的威胁,苏联也多次准备按下核按钮。
材料三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近年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并大量增加军费,又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最早拥有核武器的是哪两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谈谈美苏争霸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给世界人民提出什么警示?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指出:世界格局已经不再仅仅是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
材料二    “尼克松主义”的核心是: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鼓励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从实力地位出发,以谈判为手段,调整与苏联、中国等国的关系。
材料三    1979年12月,苏联对阿富汗发动突然袭击,打死新总统,迅速占领首都喀布尔。第二天,苏联军队向阿富汗境内高速推进,几天后基本占领了阿富汗全境。
材料四  “卡特主义”:任何外部势力想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利坚合众国切身利益的侵犯,对这种侵犯,将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一切必要手段予以击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四的信息,归纳美国对苏联政策的变化过程及其目的。
(2)结合材料一、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尼克松主义”和“卡特主义”各自提出的原因。
(3)“尼克松主义”与“卡特主义”相比在对外战略态势上有何差别。

2.单选题(共17题)

4.
斯大林曾说:“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 
B.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
C.建立自己领导的势力范围
D.抵制美国的霸权政策
5.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
C.“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
D.情报局马歇尔计划朝鲜战争
6.
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7.
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8.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调整了对外战略,争取(  )
A.同美国共同主宰世界B.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优势
C.常规军事力量超过美国D.在高科技方面超过美国
9.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了“和平战略”,这一战略的实质是
A.维护世界的稳定与繁荣
B.放弃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
C.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
D.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10.
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美国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这说明
①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②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支持
③美苏消除了分歧和隔阂
④美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1.
1970年2月,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强大
B.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破裂
D.美国为推行“战略防御计划”而调整对华关系
12.
美苏争霸不同于英德争霸的特点是(  )
①争夺全世界的霸主地位    ②以核武器作为争霸的威慑力量 
③以军事集团为基础 ④反映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的较量
A.③④B.②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3.
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是美国(  )
①长期的全球扩张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②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④与苏联长期的军备竞赛拖垮了经济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
2011年4月20日新华网消息 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19日在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古巴中央第一书记。古巴政府曾经历了一场涉及美苏争霸的危机,发生于(  )
A.1958年B.1959年
C.1960年D.1962年
15.
下图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图中两人坐在导弹上,他们表的国家分别是( )

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A.德国和英国B.日本和俄国
C.德国和美国D.美国和苏联
16.
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反映出的现象(  )
①两大军事政治集团间的对抗 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峙 
③德意志的民族分歧极为严重 ④德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7.
在均势外交战略指导下,尼克松的外交政策是( )
①从越战中脱身 ②主动谋求与中国对话 ③发动越南战争 ④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8.
下列属于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缓和”外交中所取得成果的是(   )
A.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B.召开“中欧裁军会议”
C.签订“中导条约”D.签署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
19.
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个大国之间角逐激烈,在美洲导致“古巴导弹危机”,对此历史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A.苏联首先向古巴运送导弹
B.通过双方的谈判与协商,苏联答应撤走导弹
C.美国出动军队,封锁古巴
D.由于苏联态度强硬,引发了直接武装冲突
20.
20世纪70年代,把美苏“缓和”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A.1968年美苏签订的防止核扩散条约
B.1972年美苏签署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
C.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
D.苏联的“缓和”战略放弃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