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198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简答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画了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F1为阻力,F2为动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明清时期的“新经济的萌芽”是什么?其出现的显著表现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
2.
(题文)以下是世界近代有关物价上涨的案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物价上涨:15世纪,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比原价涨了8~10倍。16世纪,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
材料二欧美的物价上涨: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作为现代式的贫穷方式和灾难困境。滞胀的出现,击碎了现代社会一切繁荣、富裕和发展的美梦。
(1)你如何理解15世纪和16世纪两次物价上涨的不同
并分别说明两次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
(2)为应对西方70年代“滞胀”的危机,西方国家采取的普遍做法是什么?
3.
阅读下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1)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预测,新中国成立后秦二爷的企业命运如何?
4.
制度创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辟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型的工业化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
(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不断地调整。简述其表现,并指出其实质。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2.单选题(共15题)

5.
(题文)1988年6月,经济互助委员会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这表明
A.经互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B.整个欧洲经济形成一体化
C.国际经济组织间联系加强D.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结束
6.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通过向日本“特需订货”促进了其经济发展。越南战争爆发时,日本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位,美国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这表明
A.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B.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
C.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
D.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
7.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8.
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经济结构中,“织”指的是
A. 农业
B. 官营手工业
C. 民族工业
D. 家庭手工业
9.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10.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它确立于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11.
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A.迪亚士的远航
B.达·伽马的远航
C.哥伦布的远航
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12.
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C.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
D.美国通过签订关贸总协定掌握了贸易霸权
13.
“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B.确立自由市场制度
C.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D.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14.
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计划旨在
A.发展重工业增强国防力量
B.缓和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C.备战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D.改变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况
15.
下面对图中反映的五种经济形态的最终归宿分析不正确的是
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曲线图
A.新中国对⑤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B.中日甲午战争宣告②最终破产
C.④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D.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加速了①的解体
16.
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和最进步的近代经济形态分别为
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曲线图
A.③④B.①②C.①④D.③⑤
17.
对②⑤所代表的两种经济形态解读正确的是
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曲线图
A.②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B.②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⑤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D.⑤在抗日战争时期陷入发展绝境
18.
比较下表所显示的这一时期各类企业产品出口的走势,从中可以反映出我国
年份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民营企业
比重(%)
比重(%)
比重(%)
2001
12.5
50.1
7.4
2003
31.5
54.8
13.7
2007
18.5
57.1
24.4
 
A.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全面展开
B.民营经济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主力军
C.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初步形成
D.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改变
19.
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D.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