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8单元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练习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191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然而,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2002年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2004年4月人教网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要达到什么目的。结合材料三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简述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说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是世界多极化的根源”。
2.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对峙的局面,使世界动荡不安。但随着西欧联合、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因素出现,世界发展出现了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材料三

请回答:
(1)为什么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
(3)阅读材料三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和宗旨,理解“不结盟”的含义。
(4)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事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2.单选题(共10题)

3.
法国、德国曾是历史“宿敌”,惨痛的历史教训使它们形成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的伟大实践是
A.支持并参与不结盟运动
B.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D.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
4.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度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造成美国政府对日政策变化的原因是
A.扶植日本对抗西欧
B.缓和与日本的矛盾,建立良好的盟友关系
C.与苏联争夺对日本的控制权
D.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工具对抗中国和苏联
5.
有人认为日本走向比较完全的现代化,起始于战后的“民主改革”。下列“民主改革”的措施对日本走向比较完全的现代化起的促进作用是
A.消除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促进经济发展
B.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日本开始成为政治大国
D.保留了天皇制
6.
1961年,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曾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材料中“现有的军事集团”是指
A.北约与不结盟运动
B.华约与不结盟运动
C.北约与华约两组织
D.中国与不结盟运动
7.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20世纪70年代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制作的一幅示意图。下列对该图认识不正确的是
A.西欧、日本迅速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B.西欧和日本取得了同美国平等的地位,两极格局被三足鼎立局面取代
C.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D.美国实力相对下降
8.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是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A.美国力促西欧联合
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
C.苏联咄咄逼人的威胁
D.英法德三驾马车内联
9.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我们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主张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欧共体已经成立
B.欧洲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美国的霸权地位遭到削弱
D.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强
10.
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这种趋势的表现有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②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③欧洲共同体形成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
某同学在对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进行探究学习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其寻找的下列论据中无法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没有中国的声音是极不正常的”
B.法国:“在欧洲事务安排上,我们无法保证都有美国人的位子”
C.非洲:“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享有与大国平等的地位”
D.日本:“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12.
该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该图反映的背景是
A.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抗衡
D.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

3.选择题(共3题)

13.读下图“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4.

一组数据按下面方式排列,则2014在第{#blank#}1{#/blank#} 行,第{#blank#}2{#/blank#} 列.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

第一行

2

4

6

8


第二行


16

14

12

10

第三行

18

20

22

24


第四行


32

30

28

26



15.

一组数据按下面方式排列,则2014在第{#blank#}1{#/blank#} 行,第{#blank#}2{#/blank#} 列.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

第一行

2

4

6

8


第二行


16

14

12

10

第三行

18

20

22

24


第四行


32

30

28

26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