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今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由一国指挥世界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当世界的两极体系不复存在时,人类应当走向一个以几个中心为依托的多极世界,目前的世界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最近又出现了走向单极世界的倾向——有一个大国企图指挥世界,这是不能接受的。
材料二地区冲突已同国际恐怖主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冲突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从而使世界面临新的威胁。
材料三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洲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分析材料一,“最近又出现了走向单极世界的倾向”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回答世界的两极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2)概括材料二中所说的“世界面临新的威胁”。
(3)材料三中说“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其结构性的变化有哪些?
材料一当今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由一国指挥世界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当世界的两极体系不复存在时,人类应当走向一个以几个中心为依托的多极世界,目前的世界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最近又出现了走向单极世界的倾向——有一个大国企图指挥世界,这是不能接受的。
材料二地区冲突已同国际恐怖主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冲突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从而使世界面临新的威胁。
材料三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洲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分析材料一,“最近又出现了走向单极世界的倾向”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回答世界的两极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2)概括材料二中所说的“世界面临新的威胁”。
(3)材料三中说“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其结构性的变化有哪些?
2.简答题- (共1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两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2)分别阐述材料三中图1和图2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作为历史材料,图1类型的材料与图2类型的材料在历史研究中有哪些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
材料一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两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2)分别阐述材料三中图1和图2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作为历史材料,图1类型的材料与图2类型的材料在历史研究中有哪些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
3.单选题- (共10题)
5.
从“镰刀斧头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有关这一事件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格局转化 |
B.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走向失败 |
C.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局面结束,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
D.促进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
6.
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说,1989年11月9日是“德国近代历史上最幸运的一天”。“最幸运”是因为
A.雅尔塔体系彻底瓦解 |
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C.东西方冷战关系终于结束 |
D.德国揭开了国家统一的序幕 |
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部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材料中的“巨人倒下”是指
A.1945年德国战败 |
B.1991年苏联解体 |
C.1917年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 |
D.2001年“9•11”事件 |
8.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积极推进北约东扩,同时又加强与日本战略合作,其目的是
①压缩俄罗斯的势力空间
②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施压
③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
④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
①压缩俄罗斯的势力空间
②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施压
③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
④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9.
两极格局瓦解后,原有的国际力量失衡,世界的未来多了一种不确定性。下列不是形成这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有( )
A. 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B.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C. 欧盟的力量日渐增强
D. 地区冲突与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A. 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B.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C. 欧盟的力量日渐增强
D. 地区冲突与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11.
《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中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不结盟运动 | B.美、日、欧三足鼎立 |
C.苏联解体 | D.中国开展多边外交 |
12.
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指出: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使我们的理想不但能生根,而且能开花结果”。他的“理想”是
A.努力推进多极化格局的建立 |
B.实现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 |
C.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 |
D.完成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