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7.24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时达标训练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187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3

1.简答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是法国人让·艾飞在1958年的作品,标题是《北大西洋联盟的相互依赖》。画面上一条身上遍布$花纹的黑色巨鲨(象征美国)张开大口,正吞噬一条戴着白色小帽的小鱼(象征西欧国家),而这条小鱼也在同样张开嘴吞噬另一条更小的鱼。

材料二这是一幅反映北约主要国家之间关系的漫画。漫画上的山姆大叔口叼雪茄,一手掐住法国的脖子,另一手搭在西德的肩上,身上呈一个大大的“T”字形。西德在美国的“照顾”下,双腿交叉成“O”字状,而可怜的法国则吓得一屁股跌坐在地,双手支地,成“N”字形。中间是被美国压在胳膊下的英国,一副不甘心的样子,身子如一个“A”字形。“NATO”恰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英文缩写。
(1)由漫画判断西欧国家与美国的关系。

(2)请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它应该是我们的政治参谋班子在目前这个时刻进行工作的出发点。要以像解决战时重大战略问题一样的彻底精神和慎重态度,必要时,还要在计划工作方面做出同样大的努力,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不能在这里试图提出全部答案。但我愿意表白我的信念: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
第511号(1946年)
材料二 “冷战”在欧洲和东亚展开的过程就是以政治军事对抗为基础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也是双方逐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因为在对抗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是核条件下的“互相确保摧毁”……它们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性因素。
——牛可《1870年以后的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乔治·凯南电报的要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电报出现的背景。
(2)美国在杜鲁门时期(1945-1953年)是如何解决乔治·凯南在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个问题”的?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冷战”的影响。

3.单选题(共13题)

3.
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讲座中,同学们关于美苏争霸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有
①浪费了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
②导致德国和朝鲜的分裂
③使各国人民一直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之中
④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
“这场战争加速了美国霸权力量的衰落。苏联在战略平衡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日本与西欧重新获得的经济优势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伊拉克战争
5.
之所以称下图中的人物为“冷战的始作俑者”,是因为
A.“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C.“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提出建立“北约”
D.杜鲁门发表“铁幕演说”,马歇尔提出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6.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这是指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北约成立D.德国分裂
7.
下列关于“冷战”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
①给世界带来了安宁
②制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
④制止了新的世界力量的产生
A.②④ B.①③
C.②③D.①②
8.
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这里的“新敌人”是指
A.美国
B.德国
C.苏联
D.日本
9.
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说明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修建柏林墙 划定“三八线” 组建北约
A.美苏两极对峙
B.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C.两极格局瓦解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0.
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北大西洋公约》
B.《华沙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11.
柏林墙修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
A.“柏林危机”的产物
B.冷战时代的产物
C.两德对峙的产物
D.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
12.
(题文)1948年,一批输往欧洲的物资上贴有标签(下图)。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
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D.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13.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北约”的成立D.“华约”的成立
14.
(题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冲突,其共同背景是()
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B.不结盟运动兴起
C.美苏冷战对峙格局D.雅尔塔体系逐步瓦解
15.
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4.选择题(共3题)

16.

下面表格中的数据表明(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43元

134元

2016年

33616元

12363元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我国同步富裕的国策得到贯彻  ③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但需要统筹城乡发展,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④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发达国家迈进

17.某种电脑键盘清洁器有两个开关,开关S1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泡L,开关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M.在图中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18.某种电脑键盘清洁器有两个开关,开关S1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泡L,开关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M.在图中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