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181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4/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有学者在研究中产阶级时提出了以下论点。
论点一在中国古代的农民和皇权官宦之间,长期存在一个起缓冲作用的乡村士绅阶层(准中产阶级)。
论点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中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成员主要有:近代工业中的管理者和文职雇员、政府官员、文学教授、律师、作家和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
论点三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
请回答:
(1)指出中国古代“乡村土绅阶层”长期存在的经济、政治背景。
(2)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相关史实,分析中产阶级对近代化的积极影响。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己不存在中产阶级。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4)根据论点三,指出西方新、旧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有何不同?并分析二战后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

2.单选题(共6题)

2.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在1945年,即使是一位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无法想象这种文明所具有的广泛程度和它的特征”。下列各项与材料观点无关的是
A.西欧国家因联系日益密切而走上联合道路
B.影视艺术因科技的发展而日新月异
C.福利制度在西方主要国家得到发展和完善
D.在文艺领域中,现代主义流派盛行
3.
1950年初,日本经济阴云密布、使人窒息,谁也看不出有什么光明前景。但到1950年6月至1951年底,日本外贸增长达2.8倍,195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达到战前的水平。推动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朝鲜战争“特需订货”的推动
C.民主化改革的促进
D.日本政府对第三产业的扶植
4.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苏联工业化建设迅速开展
D.美苏间敌对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
5.
有历史学家认为,近500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3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3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A.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
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6.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 )
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
C.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
7.
1886年5月1日美国爆发了全国性工人罢工;1894年爆发的铁路工人大罢工中,联邦政府调动军队占领了芝加哥;19世纪90年代小农场主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平民党运动”;新闻界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清洁工”的揭发内幕、暴露丑恶的记者。这些事件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在美国日益广泛地传播
B.美国的垄断膨胀导致社会问题繁多
C.美国成为“托拉斯帝国主义”国家
D.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3.选择题(共1题)

8.近年来,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公共事务、社会管理、慈善事业等都不再是政府部门的专利,处处呈现着越来越多公众参与的身影,发源于公民个体的参与热情,把命运共同体意识写入每个人心中。“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对上述材料的主旨最恰当的概括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