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一,说明“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促进经济恢复手段方面的认识。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农业方面,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同时加强救济,为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一,说明“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促进经济恢复手段方面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该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57年、1984年、1993年出现峰值的关键因素。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该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 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57年、1984年、1993年出现峰值的关键因素。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在1850年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1348000公吨和16251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工业化使世界农业和能源利用有了哪些发展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在1850年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1348000公吨和16251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工业化使世界农业和能源利用有了哪些发展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25题)
5.
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汉武帝时期
A.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
B.加重征收各种赋税 |
C.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
D.实行盐铁官营政策 |
6.
钱理群在《1948: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
A.官僚资本彻底崩溃 |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
C.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
D.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
8.
在罗斯福新政实施期间,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与这一运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是


A.《紧急银行法》 |
B.《全国工业复兴法》 |
C.《农业调整法》 |
D.《全国劳工关系法》 |
9.
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大平原地区东部实施防护林带工程,在农场主的大力支持下,这一工程获利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举措
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C.兴办公共工程以扩大就业 |
D.通过调整农业以稳定物价 |
10.
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执政,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据此可知,这一政策
A.确立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导地位 |
B.有利于缓解经济“滞胀”局面 |
C.使英国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
D.得到了英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与拥护 |
11.
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新科技革命使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
C.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
D.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
12.
唐宋时期,江浙所产粮食,通过运河,大量运往北方。到了明末清初,江浙地区每年要从湖广、四川等地调运大量粮食。这是因为江浙地区
A.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
B.农业生产衰退 |
C.经济作物种植扩大 |
D.自然经济解体 |
13.
下图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说明:“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排前直木,随排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


A.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 |
B.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发展 |
C.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 |
D.陶瓷业由制陶发展到制瓷 |
14.
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九处,在“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并设有“市长”或“市令”进行管理。由此可知西汉
A.商业非常繁荣 |
B.社会秩序紧张 |
C.市场管理严格 |
D.城市功能完备 |
17.
美国作家斯塔尔在1907年撰写的《刚果真相》一书中说到当时刚果土著人的遭遇时说:“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边发生种种残暴罪行。”据此能够说明
A.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
B.美国白人的殖民统治 |
C.奴隶贸易的残酷性 |
D.西方殖民主义的罪恶 |
18.
下表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国家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其它国家 |
比重 | 13.4% | 4.6% | 14.5% | 37.7% | 29.8% |
A.英国已失去殖民帝国地位 |
B.德国与英法的矛盾激化 |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
D.美国的工业化已经完成 |
19.
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A.引起了“价格革命” |
B.引起了“商业革命” |
C.引起了“商业危机” |
D.引起了“贸易革命” |
21.
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栋“摩天大楼”。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由于
A.炼钢技术的改进 |
B.化学工业的进步 |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
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
22.
下表是1913年和1920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促使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工业企业(家) | 资本总额(万元) | 工人总数(万人) |
1913 | 698 | 33082 | 27 |
1920 | 1759 | 50062 | 56 |
A.国民政府政策支持 |
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C.欧美列强忙于一战 |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 |
23.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
24.
据统计,192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民族工业
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
B.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
C.发展速度十分迅速 |
D.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25.
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8月推出供给制,全县实行“十五包”:“吃、穿、住、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全由县里统一包下来。”这本质上反映了
A.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 |
B.“大跃进”成就显著 |
C.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
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 |
26.
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国共产党开始纠正“左”倾错误 |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成效 |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
27.
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
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