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苏州、杭州、松江(上海)等处有一些个体纺织者,最初是自备原料,自己劳动,后来有利可图,逐渐增加织机,自己脱离了劳动,专靠雇佣工人生产。还有的是以布商身份,准备了原料交给机房、染房、瑞房等分别依次施工,最后完成了纺织品的生产。不过当时,这两种手エ工场情况还只在东南的很少地区、很少生产部门中出现。
——摘编自白寿《中国通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洋务送动期间,在“求富”的旗号下,洋务派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使用机器生产创办了一批民用エ业企业,部分解决了军事エ业的资金等方面的问题。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华侨等在上海、广东、天津等地授资创办近代企业以及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也开始采用机器生产。在民族半独立的状态下,华商还大量附股于外国企业,据统计,“在整个19世纪中,所有华商附股的外国企业资本积累在4000万两以上”。
——摘编自王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说明只在“很少生产部门”中出现此新变化的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苏州、杭州、松江(上海)等处有一些个体纺织者,最初是自备原料,自己劳动,后来有利可图,逐渐增加织机,自己脱离了劳动,专靠雇佣工人生产。还有的是以布商身份,准备了原料交给机房、染房、瑞房等分别依次施工,最后完成了纺织品的生产。不过当时,这两种手エ工场情况还只在东南的很少地区、很少生产部门中出现。
——摘编自白寿《中国通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洋务送动期间,在“求富”的旗号下,洋务派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使用机器生产创办了一批民用エ业企业,部分解决了军事エ业的资金等方面的问题。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华侨等在上海、广东、天津等地授资创办近代企业以及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也开始采用机器生产。在民族半独立的状态下,华商还大量附股于外国企业,据统计,“在整个19世纪中,所有华商附股的外国企业资本积累在4000万两以上”。
——摘编自王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说明只在“很少生产部门”中出现此新变化的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作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掌握了广大的海外殖民地。即使在技术水平較低的情况下,英国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当后起的国家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时,英国还在使用旧机器设备。在资本家看来,拆毁旧的还可以继续使用的机器设备,换上新的机器设备是不划算的。在资源配置上任由市场经济起决定作用,资本家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完全信赖资本的逐利性。德国等国则利用英国的自由贸易而大举进入英国市场并出售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产品,在英国市场上与英国制成品展开激烈竞争。他们赶超的共同主线就是对自由贸易的集体不信任,特点是不在原有主导产业上与老牌帝国一决高下,而是另辟蹊径寻求和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寻求和发展动态的竞争力。
——摘编自贾根良《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
材料二许多技术创新源于欧洲,但由于可以在美国市场中实现规模经济,其发展却是在美国进步最快。在第二次エ业革命初期,欧洲技术创新一旦被引入到美国,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能够很快开发出生产率高于欧洲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申请新专利,开辟新的技术轨道,摇身一变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领导者,并反过来占领甚至垄断技术先发国的市场。这种文化的形成与美国政治家的大力提倡是密不可分的:自本杰明・富兰克林以来,对科学技术的尊崇就成了美国文化的一个持久特征。这种文化就了对技术新动向的高度敏感,欧洲的任何技术动向,几乎马上在美国就有反映,其反映之快,超过欧洲大陆本身,这几乎成为美国的一个传统。
——摘编自贾根良《美国崛起为何能抓住“机会窗口”》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失去第二次工业革命领先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技术革命的因素。
材料一英国作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掌握了广大的海外殖民地。即使在技术水平較低的情况下,英国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当后起的国家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时,英国还在使用旧机器设备。在资本家看来,拆毁旧的还可以继续使用的机器设备,换上新的机器设备是不划算的。在资源配置上任由市场经济起决定作用,资本家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完全信赖资本的逐利性。德国等国则利用英国的自由贸易而大举进入英国市场并出售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产品,在英国市场上与英国制成品展开激烈竞争。他们赶超的共同主线就是对自由贸易的集体不信任,特点是不在原有主导产业上与老牌帝国一决高下,而是另辟蹊径寻求和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寻求和发展动态的竞争力。
——摘编自贾根良《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
材料二许多技术创新源于欧洲,但由于可以在美国市场中实现规模经济,其发展却是在美国进步最快。在第二次エ业革命初期,欧洲技术创新一旦被引入到美国,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能够很快开发出生产率高于欧洲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申请新专利,开辟新的技术轨道,摇身一变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领导者,并反过来占领甚至垄断技术先发国的市场。这种文化的形成与美国政治家的大力提倡是密不可分的:自本杰明・富兰克林以来,对科学技术的尊崇就成了美国文化的一个持久特征。这种文化就了对技术新动向的高度敏感,欧洲的任何技术动向,几乎马上在美国就有反映,其反映之快,超过欧洲大陆本身,这几乎成为美国的一个传统。
——摘编自贾根良《美国崛起为何能抓住“机会窗口”》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失去第二次工业革命领先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技术革命的因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陈永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回顾》
材料二都说中国是“世界工厂”,这家工厂到底有多大?外媒对此曾有统计:中国生产了全球60.%的水泥,45%的钢铁,50%的玻璃,25%的汽车,40%的船舶,70%的智能手机,90%的笔记本电脑,80%的空调,65%的冰箱,40%的鞋子,50%的猪肉,等等。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个第一,美国从1895年到2009年,稳坐了100多年
——摘编自《改革开放十大奇迹:重新定义了这一代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经济举措,并说明第三阶段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材料一
第一阶段 | 1979~1984年 | 农村政革引发城市国企改革 |
第二阶段 | 1985~1992年 | 探索向市场经济转轨 |
第三阶段 | 1993~2002年 | 完善市场机制 |
第四阶段 | 2002年至今 | 探索市场效率与杜会公平相统一 |
——摘编自陈永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回顾》
材料二都说中国是“世界工厂”,这家工厂到底有多大?外媒对此曾有统计:中国生产了全球60.%的水泥,45%的钢铁,50%的玻璃,25%的汽车,40%的船舶,70%的智能手机,90%的笔记本电脑,80%的空调,65%的冰箱,40%的鞋子,50%的猪肉,等等。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个第一,美国从1895年到2009年,稳坐了100多年
——摘编自《改革开放十大奇迹:重新定义了这一代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经济举措,并说明第三阶段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2题)
4.
有学者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洲大国借此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崛起,中小国家从中得到了安全、稳定与繁荣,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有望走上发展之路。该学者意在强调欧洲一体化
A.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 |
B.是欧洲各国共贏的一体化 |
C.增强了欧洲的凝聚力 |
D.使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
5.
湖北汉川县刘家隔镇“其始居民十数家,(明)宣德、正统年间,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齿日繁,贸迁益众,率成巨镇”。这说明明朝中后期刘家隔镇
A.社会功能发生变化 |
B.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
C.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
6.
元朝时期,政府在景徳镇设立浮梁瓷局,组织工匠生产,进行徭役劳动。由此可推知,浮梁瓷局
A.生产具有较强的国家色彩 |
B.没有制定工艺制作标准 |
C.手工业者的生活较有保障 |
D.其产品主要服务于市场 |
7.
清初由于土地集中和人口增长迅速,出现了大量没有土地的农民。乾隆时期废除了户口编审制度,允许农民自由迁徙。这些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A.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B.导致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
C.减缓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
D.限制了城镇工商业发展 |
8.
16世纪,英国商品价格平均提高155%,而工资只提高30%;法国商品价格提高120%,而工资只提高了24%。农村贫苦农民和城市平民日趋贫困和破产,他们在经济上日益受制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使西欧国家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
B.推动了商业革命在欧洲的出现 |
C.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 |
D.加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灾难 |
9.
下面是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该时期英国煤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1790年 | 1835年 | 1850年 |
煤产量 | 760 | 3000 | 4900 |
A.人口的大量增长 |
B.棉纺织业的发展 |
C.工业革命的开展 |
D.政府重视重工业 |
10.
1842~1845年,英国“运到中国的棉纺织品总值由70万英镑增加到170万英镑,三年中约增加了一倍半”。这一现象
A.说明英国完全占领了中国市场 |
B.有利于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
C.表明中国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 |
D.改善了中国民众的生活质量 |
11.
1934年4月,国民政府规定对“应用机器或改良手工制造货物,在国外市场有国际竞争力者,减低或免除出口税,减低或免除原料税”。这一规定
A.便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
B.服务于全面抗日战略的需要 |
C.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
D.是为了抵制美国的商品倾销 |
12.
有人说:“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材料中的“这次全会”
A.确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C.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
D.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13.
据资料统计,1951年,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占政府总支出的36%,但197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3%,这说明英国社会福利开支的增多
A.调节了收入不均现象 |
B.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
C.提高了社会的就业率 |
D.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 |
14.
下面是我国古代书籍记录的农作物品种表(部分)。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作物种类 | 品种数量(种) | 朝代 | 记载文献 |
粟 | 86 | 北朝 | 《齐民要术》 |
稻 | 46 | 北宋 | 《禾谱》 |
笋 | 98 | 北宋 | 《笋语》 |
荔枝 | 32 | 北宋 | 《荔枝谱》 |
柑橘 | 27 | 南宋 | 《桔录》 |
蔬菜 | 105 | 明朝 | 《本草纲目》 |
A.农学成就居世界之首 |
B.农作物产量稳步增长 |
C.农作物品种数量丰富 |
D.饮食结构趋于单一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