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
2.
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有误的是
A.经济民主化成为历史潮流 | 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
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 D.和平与动荡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
3.
某校高三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二战后初期的美欧关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题举行了一次讨论。下列史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C.两极格局的确立 | 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
5.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下列各项中,对不结盟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A.萌发于冷战年代 |
B.奉行独立、自主和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
C.中国于l993年9月正式成为该运动的观察员 |
D.不结盟运动总部设立在贝尔格莱德,但无常设机构,也无成文的章程 |
6.
1963年法国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的请求。戴高乐在解释法国的决定时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法国所不能接受的。这说明
A.西欧国家间的矛盾消除 | B.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
C.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 | D.西欧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
7.
2011年3月法国等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7月22日在挪威发生爆炸案和枪击事件,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如菲律宾、越南等国多次挑起事端。材料说明当今世界
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
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 |
C.恐怖主义主导国际关系 |
D.多极化的趋势停滞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欧共体崛起 |
B.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
2.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