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170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30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遗留的封建俸禄制度给新成立的明治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1876年政府发给每个有俸禄的武士一份金禄公债证书,将每个人年俸禄以公债形式一次支付10倍,今后不再支给现金俸禄。所发的公债利息为6分左右,从第6年起,每年以抽签方式偿还,在30年内偿清。

——《日本通史》

材料二  1876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国家银行法,允许金禄公债作为银行资本金入股,三年内日本国立银行暴涨到153家。同时,银行开设特殊的贴现窗口,直接对重点企业的股票和债券进行抵押融资。

——《货币战争》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明治政府发行金禄公债的目的是什么?有俸禄的武士阶层在发行金禄公债举措中有何得失?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金禄公债对近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美国政府在越南南方扶植了坚持反共的吴庭艳政权。1963年8月4日晚,林登·约翰逊总统对美国人民发表电视讲话,他声称,由于北越鱼雷艇无端袭击美国军舰,美国政府决定轰炸北越。他说:“对于目前的事态,我们的反应是有限的和适度的,……我们仍然不寻求更大规模的战争……今天晚上,当我向你们宣布此事时,那个反应已经做出。在这次敌对行动中北越所使用的补给设施和鱼雷艇正在受到攻击。”1963年底,约翰逊在一次会议上说,吴庭艳没能阻止“红色浪潮”的蔓延,越南的形势完全有可能掌控在胡志明手上,这种状况“极不令人满意”,“必须有所改观”。
材料二随着越南战争的升级,美国经济日益陷于困境,越战的失败成为美国世界霸权地位衰落的重要标志之一。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在尼克松1969年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转为战略守势,而苏联则处于战略攻势地位。亨利·基辛格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悲剧,美国根本不应该闯进去。”乔治·麦戈文认为:“印度支那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道义错误。”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及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3.
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
材料二英国政府和俄国政府声明,它们承认阿富汗的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并且同意,英国及英印商业和商人所既经取得或将来取得的一切权利,俄国商业和商人也同样享受。
——以上材料均摘自《国际条约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时间的哪一条约?其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哪些国家?
(2)材料二出自什么时间的哪一条约?它反映了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两个条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单选题(共27题)

6.
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①扶持控制西欧
②援助欧洲发展
③建立北约组织
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都在于(  )
A.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D.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
8.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主张
A.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B.在教会的指导下阅读《圣经》
C.依靠个人的善行来赎罪
D.世俗政权服从天主教会
9.
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制度
10.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
11.
北魏孝文帝确立先进生产关系的关键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B.迁都洛阳
C.采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
D.改革鲜卑旧俗
12.
王安石变法期间,必须轮班为官府充役的河南农民田二得以回乡务农主要得益于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差役法
D.均输法
13.
秦国商鞅变法有其历史局限,下列不是其局限的是
A.轻罪重罚
B.户赋、劳役沉重
C.国情依旧如故
D.旧制度、风俗文化仍在
14.
商鞅在变法中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秦律的突出特征是
A.强调社会和谐
B.倡导公平公正
C.维护农民利益
D.鼓吹轻罪重罚
15.
亚历山大二世为了对农奴制实施改革,进行了长期酝酿和准备,这充分表明其改革具有怎样的主要特点
A.反复讨论改革方案
B.借助舆论减轻压力
C.缓慢而谨慎
D.由贵族地主提出三种改革方案
16.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把军事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其主要目的在于
A.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
B.镇压马木路克的叛乱
C.平息广大人民的反抗
D.防备奥斯曼帝国进攻
17.
1825年俄国爆发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突出反映了
A.俄国政局动荡不安
B.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矛盾尖锐
C.人们对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
D.俄国与西欧国家关系紧张
18.
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源是    (    )
A.农奴制盛行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俄国科技落后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
19.
下列不符合中世纪天主教在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表现的是
A.教权高于王权
B.天主教会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
C.迫使各国统治者向教皇称臣
D.征收“什一税”
20.
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北宋王朝的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北宋王朝十分腐败
C.变法内容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D.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21.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A.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D.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22.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23.
1943年初,原来倾向于德国的土耳其、伊朗等国都纷纷表态,表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同时,很多国家加入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反法西斯联盟的正义性
B.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
C.美国的参战增强了世界人民的信心
D.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24.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指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
A.打破英国的海上霸权
B.防止列强陷入激烈的军备竞赛
C.建立海上航行的自由
D.为美国扩大海外利益创造条件
25.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A.英、法、俄和德、奥、意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帝国主义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26.
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A.德意结盟
B.法俄结盟
C.英法结盟
D.英俄结盟
27.
促使下图事件发生的因素有

①取得战争的主动
②建立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③夺取东南亚重要的战略资源
④反击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
一战中,交战双方把1916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对1916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A.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
B.新式武器坦克首次使用
C.凡尔登战役后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
D.美国参战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29.
丘吉尔曾说:“我的一边坐着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句话反映了
①英国国际地位的上升
②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③美苏重新划分世界
④美苏平起平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3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大环境走向缓和,阿以问题也出现了新的曙光。促使和平希望出现的根本因素是
A.联合国的调解
B.阿拉伯国家的联合斗争
C.美国的推动
D.当地居民对战争的厌恶
31.
下列关于克什米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印度独立法案》中未明确其归属
②居民中印度教徒占多数
③引发了三次印巴战争
④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32.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之后,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攻势。通过前两次战役取得的成果是
A.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以南
B.基本上把美军赶出朝鲜半岛
C.中国人民志愿军控制了制空权
D.帮助朝鲜方面控制了制海权

3.选择题(共1题)

33.“一国两制”的提出者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