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169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形成了“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斯大林语)。显然,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误入了歧途,充其量也只能称其为“半球化”。
——摘自李扬《“一带一路”将成全球化新引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充其量只能被称为“半球化”的?并指出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关贸总协定框架下的历届多边贸易谈判”简表

——摘编自赵峰《世界贸易组织》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的变化的特点。
材料三 二战后,美国实施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贸易自由化策略,但贸易保护主义却从未消失。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例如资源出口约束、进口产品配额、产品保护和补贴。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欧共体和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里根政府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在寻求国际多边合作基础上,运用单边主义对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中国逐渐成为美国保护政策的矛头所向。特朗普上任后,将贸易战枪口对准中国,企图通过多种贸易保护手段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例如,针对中兴通讯的禁令试图以技术封锁打击中国5G产业的崛起。
——摘编自陈树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和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3.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它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
——摘编自李伏清《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愈、柳宗元的主张。
材料二 近代以来,传统儒学在西学的日益逼近之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现代新儒学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抗争,并谋划着中国儒学的现代化发展。牟宗三主张儒学必须接纳西方科学与民主等观念,使儒学“开无限的未来”。杜维明主张“儒学传统的文明对话”,他相信儒学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东亚和世界。在儒学复兴道路上,如何为儒学打开通向现代文明的转化渠道则成为时代发展的突出问题。
——摘编自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儒学与近代儒学处境的异同。
材料三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3)材料三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材料四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材料五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5)据材料五,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四相比,材料五中人文主义思想有何新发展?

2.单选题(共18题)

4.
有学者认为:“区域集团化不能孤立地理解为单纯的经济现象。……各主权国家形成区域集团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发展自身经济,以增强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区域集团间的互相合作、互相竞争,使区域集团成为国际关系主体……一些中小国家以集团化的形式和力量,改变着大国主宰国际事务的格局。”据此分析,该学者强调区域集团化
A.促进了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B.是实现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C.有助于平等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形成
D.促进自身经济发展并助推国际关系民主化
5.
从1985年3月到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时间,苏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经济改革计划,……1990年2月出台“400天计划”,5月又出台“5年计划”,8月又随即出台“500天计划”,改革计划的混乱使地方层面根本无法落实。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改革
A.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B.把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C.使苏联社会陷入失控
D.具有盲目随意的特点
6.
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传统社会治理结构 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7.
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D.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
8.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提倡民本
B.强调理性
C.呼唤仁爱
D.倡导美德
9.
15世纪,意大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
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
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
10.
19世纪末中国出现的维新思想与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两者在宣传自己思想策略上的相同点是
A.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B.都将矛头指向君主专制
C.通过文学革新推动思想解放
D.利用宗教反封建思想
11.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天赋人权说
B.社会契约论
C.自由平等说
D.人民主权说
12.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13.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小说和文人画
B.话本和宋词
C.元曲和小说
D.汉赋和唐诗
14.
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的突出特点是
A.重人伦,轻自然
B.注重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
C.重科学,重实验
D.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验性
15.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6.
1917年,梁漱溟应蔡元培先生之请出任北京大学讲师,授课当天就倡言要为孔子讨个说法:“我觉得我有一个最大的责任,即替中国儒家作一个说明,开出一个与现代学术接头的机会。”对梁漱溟所说的“责任”,合理的解释是
A.勇于挖掘儒学的当代价值
B.借鉴西学以明辨儒学真伪
C.固守传统文化反对新文化
D.以实际行动响应文学革命
17.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主义等)虽曾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在了中国社会,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马克思主义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是历史的必然
D.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18.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A.是近代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D.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19.
下列著作及理论反映了***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论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20.
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
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
D.⑤时期:“一箭多星”、超级计算机诞生
2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③④②①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