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1686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虽时有调整,但总体稳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早在1943年就授权他的亲信雷斯特·戴维斯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中宣布:“美国既不能回到孤立主义,也不能满足于为自己划定某个势力范围的传统均势政策而是要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谈到杜鲁门主义出台时)说:“在这篇讲稿中我不希望有模棱两可的字眼。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摘自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施莱辛格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上册
材料四 美国总统布什于1989年正式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布什声称“美国现在的目标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我们所谋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我们要求苏联在国际上以较负责态度行事,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在国内政策上朝着较开放和民主化的方向前进,实现政治多元化、尊重人权和开放天空。”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下册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对战后世界的基本设想。材料二中杜鲁门主义与罗斯福的世界蓝图有何共同之处?所不同的是什么?他提出什么战略作为美国国家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尼克松政府“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以适应国际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尼克松时代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四,指出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的实质和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战后美国一以贯之的外交指导思想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不论是否有意,美国的海军扩建一开始就不是针对英国海上霸权的,甚至可以说美国从未认真考虑过和英国进行一场海上较量。一些国会议员虽然叫嚷“美国舰队应该主宰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东部”,但在实际部署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这一点是与德国1897年以后海军扩建最大的区别,后者的矛头恰恰明确指向英国。
——摘编自徐弃郁《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材料二边疆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边疆。近代民族国家诞生后的边疆主要指领土边疆。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确定战略控制范围,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纷纷建立利益边疆。
类型
内涵
特征
内容
领土边疆
主权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的边缘部分。
空间的地表性,边界的确定性,管辖权的排他性。
陆疆
海疆
空疆
地底疆
利益边疆
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范围所及空间。
空间的利益性、边界的模糊性,权利的交错性。
经济边疆
文化边疆
信息边疆
太空边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崛起方式不同于传统大国的地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结合背景、实质评析当今利益边疆观。

2.单选题(共16题)

3.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4.
下表(数据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A. 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B. 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
C. 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D. 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5.
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这反映出
A.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B.美苏冷战的新形式
C.美国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D.苏联科技上的优势
6.
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作者意在说明
A.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B.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
C.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
D.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
7.
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的安全线既不包括台湾,也不包括南朝鲜。”但是不久,1950年美国与南朝鲜建立安全同盟,1951年同日本建立安全同盟,1954年同台湾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新中国的成立B.苏联称霸东北亚C.朝鲜战争爆发D.杜鲁门总统下台
8.
刘金质在《冷战史》中把冷战分为五篇:冷战的开始(1945~1949)、冷战的扩展(1950~1962)、冷战中的缓和(1963~1979)、冷战再现(1980~1984)、冷战的结束(1985~1991)。下列史实对应错误的是:
A.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冷战的扩展: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冷战中的缓和: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
D.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9.
二战后美国的某项提议标榜称“不是针对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而苏联宣称该提议是“美帝国主义新的冒险”。该提议是指
A.马歇尔计划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D.布雷顿森林体系
10.
1949年4月北约成立,法国是其创始国之一。1966年7月,法国时任总统戴高乐宣布,法国决定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996年6月,法国开始回归北约,萨科齐2007年就任总统后曾多次提到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意向。据此可知
A.法国对外政策反复无常B.法国奉行务实外交政策
C.法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D.美国对欧洲控制力增强
11.
“经济全球化呼唤全球的共同参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集团完全有可能成为多极化进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多极化不应也不可能再重复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仅由几个大国主导,并以牺牲中小国家利益为特征的所谓‘均势’。”这反映了多极化的实质是
A.强国意志和模式的输出
B.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过程
C.世界力量对比的均势化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2.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消息传出,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主流媒体普遍将这一事件作为“紧急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并且认为“美国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这表明
A.苏联科技水平已超越美国B.意识形态决定科技的发展
C.苏联国内不重视空间技术D.美苏争霸已进入新的领域
13.
冷战结束后,有些政治评论员对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态度由批评转为赞扬,称赞它们具有控制军事冲突升级的能力。这是因为当时
A.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大国对抗的危险已消失
C.安理会的作用增强D.破坏稳定的新因素出现
14.
1947年7-8月,苏联为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助东欧经济发展,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史称“莫洛托夫计划”。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的产生背景是冷战加深、对抗加剧
B.它割裂了世界市场,使世界经济呈现半球化
C.它主要目的是反击美国为首的"关贸总协定"
D.它一定程度防止了美国、东欧国家的经济渗透
15.
20世纪60年代,苏联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分成“进步的”和“反动的”,蓄意分裂不结盟运动;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把自己打扮成不结盟运动的“朋友和战友”。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不结盟运动国际影响增强
B.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劣势地位
C.美国与不结盟运动联系密切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6.
1950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6%,到1954年上升到80.55%。对这一变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对华封锁加剧
B.中国优先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C.苏联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7.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A.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
C.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
D.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
18.
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
A.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
C.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
D.说明了法国与美国的决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